作者:理娛打挺疼
上周末,隨著大型女團選秀節目《創造101》的完結,所有目光都鎖死了這群哭到妝花的女孩,楊超越、孟美岐、吳宣儀輪番熱搜轟炸。
另一邊,百分九少年團,開年大型男團選秀節目《偶像練習生》,團綜已經上線,一直在包攬各種新媒體指數榜單的前排。
6月連續3周綜藝明星主創勢力榜榜單
江山代有流量出,長江后浪推前浪。蔡徐坤從4月份C位出道開始,百度指數、全網熱議指數力壓“四大流量”,儼然一副新流量king的勢頭,而這批新鮮的男生女生似乎也成為新的流量擔當。
只是新流量們真的可以取代*、鹿晗、吳亦凡、楊洋這“四大流量”的位置嗎?真的可以像他們那樣手握大導合作、高奢代言、熱門綜藝等各種各樣的高端資源?
《理娛客》第二季第四期,我們邀請到了“四大流量”之一的*,我們真的很想通過他,去真正了解這個“流量時代”的全貌,以及它的未來走向。
四大流量的黃金時代
很多人記憶里,*是在2014年爆紅的,但實際上,他是翻紅。
和最近這批“蔡徐坤”們一樣,*也是選秀出身,2007年的《加油!好男兒》他是全國總決賽第八名,相當于今天《偶像練習生》里小鬼的位置。
頭頂“最具親和力”獎項、“傾城四少”、“國民校草”的頭銜,他在萬眾矚目中出了道。然后,選秀的人氣散去,他一路沉寂。
很長一段時間里,對工作,*是不太有主動權的。
比如發著發著唱片,突然會被拉去拍戲,那部得到一些好評的《真愛謊言》,其實并不是他選擇的,而是別人不演了,臨時把他拉到那兒見了導演,公司覺得ok,他也就覺得ok,就拍了。但這讓他稍稍嘗到了當演員的甜頭,覺得好像可以往這條路好好走下去。
這才遇到了2014年的《古劍奇譚》。
在14年的上半年,韓劇是大勢,現象級的劇是《繼承者們》和《來自星星的你》,全民男星是李敏鎬和金秀賢。
同年6月,中國成了新媒體用戶第一大國,人民日報的大標題是“傳統媒體要和新媒體深度擁抱”,董事長的分析是“中國已成為全球最龐大、最復雜、最喧囂輿論場,網絡已從邊緣媒體變身為新聞傳播主陣地,也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國內互聯網的流量爆發期要來了。
此時,我們需要自己的現象級作品,和現象級男星,我們需要全民談資。
就在這個時候,湖南臺7月暑期檔播出《古劍奇譚》。主演是楊冪、*、鄭爽、馬天宇、喬振宇、鐘欣潼,配角有陳偉霆、高偉光、迪麗熱巴、張云龍。這種高密度刷臉劇,在當時是很少見、而且極具誘惑力。
然后,奇跡出現了,《古劍奇譚》一路在刷記錄,電視收視率保持同期第一,劇的網絡總播放量,直接打破了2011年現象級大劇《甄嬛傳》的79億數據。
男主*,一夜之間被所有人討論。
他在衡量藝人媒體指數的榜單Vlinkage上,蟬聯了78天第一,打破了之前韓劇《來自星星的你》時期韓星金秀賢的49天第一。同時,百度指數1月內暴漲1000%,還創下了大陸演員單日新高的新媒體指數9.8213。
也就是說,就在這個互聯網流量爆發的檔口,《古劍奇譚》成為了踩準時機的現象級作品,*,成了流量時代的第一個現象級男星。
同年,原屬韓團exo的中國成員,自帶粉絲話題流量的吳亦凡、鹿晗先后回國。2015年的上半年,楊洋的電影《左耳》,真人秀《花少2》,電視劇從《盜墓筆記》再到暑期檔的《旋風少女》,接連上映,“四大流量”正式集結完畢。
流量時代的到來,比起說,是*憑一己之力開啟,不如說是一種大勢所趨。
而對“流量小生”本人來說,流量帶給他們最直觀的變化是,能夠到的資源變多了。藝人對工作的主動權,在一定程度上變大了。
*說,16年暑期檔播出的《青云志》,其實在《古劍奇譚》沒拍時就已經籌備過,他當時誰都不是,后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拍成。而在14年爆紅后他拍上了這部劇,當時的感覺是“現在是時候了,有這個資格去拍了“。
你可以看見,整個2015年到2016年的夏天,是流量時代的鼎盛期,“四大流量”幾乎瓜分了國內娛樂圈所有重要資源。
戶外真人秀剛火,《挑戰者聯盟》找到了吳亦凡,《奔跑吧!兄弟》找到了鹿晗,綜藝資源能和他們比的,只有當時扎進了《極限挑戰》的張藝興。
電視劇市場,*2年連出5部大劇:
連續兩年的暑期檔都屬于楊洋:
其中16年暑期檔,還有當時的老流量*帶新流量TFBOYS一起上的《青云志》。
再看電影資源,馮小剛合作了*和吳亦凡,張藝謀合作鹿晗,周星馳、徐克、馮小剛合作了吳亦凡。而《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導演張一白自己也說過,電影四個主演,一早定了鄧超和白百合,楊洋和張天愛,分別是考慮到《花少2》和《太子妃升職記》的人氣定下的。
在當時,流量就是通行證,從資方、大導到真人秀制作組,所有人都控制不住自己向流量屈膝。沒有人能冷靜下來,停下來想,“流量”會對整個娛樂圈埋下多大的隱患。
變數:新生代起勢,以及流量的自毀操作
2016年年中,以《致青春2》和《爵跡》打頭,吳亦凡遭到輿論瘋狂炮轟開始,“流量”時代的隱患開始浮出水面。
以《爵跡》為例,這部電影類似特效版的《小時代》,配置上和創造過奇跡的《古劍奇譚》相比更甚,更鮮的臉、更蘇爽的劇情、還有巨額的科技加成。但是,沒有演技,和劇情太單薄,成了大家主要攻擊它的方向。
緊跟著,開始有業內人開始分批指出“流量小生”/“年輕演員”的敬業問題。
再到了2017年,周星馳徐克牽手吳亦凡的《西游伏妖篇》打頭,鹿晗的IP大劇《擇天記》接班,再到暑期檔楊洋主演的IP電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搭檔廖凡的《心理罪》連續上映,這四部作品的豆瓣評分分別是5.5、4.1、3.9和4.9。
當時*其實已經站在了轉型路口,他覺得男演員30歲以后才算慢慢開始,而他在2016年那個當下眼瞅著要30,這個時候的他已經不喜歡別人叫他“小鮮肉”了,他說所有的東西等到某一個時間點都會趨于平淡,而演員都是足球運動員一樣,都會有一個巔峰期,自己作為演員的創作巔峰期應該才剛來。
16年的他轉型沒有成功,而同時,大家對“流量小生”的抨擊達到了峰值,粉絲效應掩蓋業務能力不足的模式,開始被大家排斥。
更尷尬的是,當粉絲效應和偶像模式被更多人看到之后,持續2年無人能撼動的“四大流量”稱王的流量體系,開始迎來了自己的反超者。
第一個實現流量反超的人,像是偶然。
胡一天,他出現在鹿晗公布戀情后的1個月,憑借小成本網劇《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爆紅之后,百度指數平地起飛反超“四大流量”。此前爆紅過的潘粵明老師、雷佳音老師沒能做到的事情,93年的新人演員做到了。
這之后,“四大流量”的核心競爭力開始頻頻被超越。
2018年1月,大型選秀節目《偶像練習生》開播。節目播出后的5月,總決賽1位的蔡徐坤流量反超四大,并且數據呈持續碾壓狀;
而就在同時,從流量上看,五月后半段以后,總決賽第2位的陳立農能和鹿晗平起平坐;
到了6月,網劇《鎮魂》開播,2009年開始演戲的朱一龍,作為“被埋沒的演技派”走紅,百度指數又一舉超越四大:
媒體開始研究“蔡徐坤用三個月時間熱度反超鹿晗,熱度比鹿晗公布戀情還高”。
偶像市場這塊蛋糕,在《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的接連轟炸之下,終于開始被搶著要做大。半個月不到的時間里,從影視公司到經紀公司傳媒公司、甚至選角團隊都開始招募練習生。
6月22日,平臺也加了進來,阿里大文娛下設的經紀公司,聯手酷漾娛樂,直接搞了個《這!就是star》新秀選拔訓練營。
這場全行業造星推新人的運動,能復制出第二個“四大流量”嗎?很難。
當蛋糕被做大,分蛋糕的人越來越多,也就意味著,流量時代的紅利期已經走向尾聲。藝人獲取流量的門檻正在飛速降低,同時“流量”的鮮活期越來越短,能持續擁有流量、甚至獨占流量的難度會越來越大。
“四大流量”四分天下的時代,過去了。
未來:流量是入場券,但不再是通行證
此時再回頭看“四大流量”,處境十分尷尬。
自帶“鹿晗效應”的鹿晗,手里除了網劇《甜蜜暴擊》,影視資源只剩下和舒淇搭檔的電影《上海堡壘》。
現在看,他比較穩定的資源在綜藝這塊,今年上半年,他是“四大流量”里綜藝曝光最多的一個,3月到6月有《熱血街舞團》,4月起有連續常駐的《奔跑吧》跟上。
但是要敲一個警鐘的是,從數據上看,綜藝對維持他話題度的作用,正在逐漸減弱。
這同時,綜藝很可能,會成為他獲得優質影視資源的門檻。此前,《娛樂資本論》說過這樣一段話,這個圈層是存在鄙視鏈的,電影看不起電視,電視看不起綜藝,大導演一般都不想要總上綜藝的人,因為曝光太多。
再看楊洋,他上半年沒有作品曝光,手頭影視存貨是4月官宣的《全職高手》,和暫定暑期檔要播出的《武動乾坤》。
目前《武動乾坤》出了片花,他的演戲狀態感覺是有所改變。可是根據導演張黎的采訪,《武動乾坤》更像是他技癢時的IP試水作,具體制作水平很難說。
吳亦凡,影視存貨是和王家衛的《繁花》,綜藝待播是《中國新說唱》,會和對面有華晨宇、李宇春、吳青峰的《明日之子2》同期音樂節目對打,新綜藝的口碑不太可估。
但是,因為已經走了快一年的高端國際音樂、和高端時尚路線,目前看,是最不容易受新生代沖擊的一個。
而最早開始轉型的*,目前還在轉型。上一部轉型之作是剛才說的,2017年豆瓣4.9分的《心理罪》,沒有成功。今年有閉關8個月的《動物世界》,結果未定。
我們問了*想要轉型的方向,他說“覺得現在的環境,在不斷地產生很多很多的機會,讓很多人成為明星,成為歌手,成為流量。那就證明市場需要這樣的東西,它既需要有流量的,它也需要有演員,他也需要有歌手,那你在這個時代,你就可以去把這一系列都包攬了。”
這是典型的,屬于“流量時代”紅利期受益者的答案。
在“流量”這個詞帶來了“流量小生”、“影視熱錢”,并讓國產電影、國產劇市場一年半持續低迷、國產演員出現嚴重斷層之后,資方、大導都在反思和撤退。
目前影視圈最大的資本和資源渠道掌握者,三大平臺,也就是優酷、騰訊和愛奇藝,4月剛聯合公開了《關于規范影視秩序及凈化行業風氣的倡議》,每一條都是在限制“流量”的權利。
“流量”代替實力,成為藝人核心競爭力這件事,挫傷國內娛樂圈太重 。導致就是到了今年的《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里,原本沒有太多唱跳傳統文化的觀眾,也會下意識地強調再強調,我們要看實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給未來5年國內娛樂圈一個預測,那么我想,應該是,歌手、演員、綜藝搞笑和偶像,這些工種之間的界限會越來越明晰。
流量依然會是你在娛樂圈的入場券,但絕對不再是通行證。能幫助你擠進不同資源圈層的,將只能是你的實力,而且是專業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