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一直想見老師,但是又沒有足夠的理由,因為自己年輕的時候錯過了很多去找老師,跟她見面的就會。然后都是在忙著生存或者說創業,等回過這個味兒的時候,又知道這么多年沒見了,老師其實肯定也是七老八十了,就是特別想問又不敢問,但是不問又覺得永遠都是一個遺憾……”
在最新一期《熟悉的味道》節目中,嘉賓潘粵明非常真實的心理糾結和矛盾,引起了觀眾的強烈共鳴。中國人向來內斂,不擅表達情感,或許心里面都藏著一個想見又似乎找不到足夠理由去見的人,他可能是曾經的摯友,或者是幫助過自己的師長,由于時間的阻隔,雙方已經不常聯系,也漸漸找不到契機和勇氣去面對彼此的變化,想念深深地被掩埋在了心中,遺憾也就不可避免的鑄成……潘粵明的心理糾結和矛盾,實乃一代中國人的情感縮影。
有一種痛叫想見不能見的傷痛
眾所周知,潘粵明是演藝圈里的畫畫能手,他的畫常常讓粉絲驚嘆“明明可以靠才華卻偏偏靠演技吃飯”。有時潘粵明拍戲拍到深夜一兩點鐘,回到家還要堅持畫畫一個小時。讓他愛上畫畫,也是他最心心念念的人,正是小時如同他“第二個母親”的美術老師,楊淑鳳。他來到《熟味3》的目的,就是想借這個珍貴的機會,再次找到小學時代的恩師。
時光荏苒,潘粵明在人生、事業的道路歷經起伏波折,他的老師也一樣遭受了歲月的打擊。眾人好不容易聯系到楊老師女兒,從她口中得知,楊老師因不小心摔跤,造成胯部粉碎性骨折,為此做了手術,替換成人工的骨骼。更甚的是,由于老伴離世,楊老師在悲痛的刺激下不幸罹患阿茨海默病,也就是老年癡呆癥——患者記憶產生錯亂,眼前的事記不住,久遠的事卻越發清晰,并且情緒隨時有可能波動、不能正常平和地和他人交流。這讓潘粵明的感恩之路充滿了矛盾、糾結和內心掙扎——在這種狀況之下,楊老師最需要的應該是靜養,是否應該為了滿足自己多年的心愿而去打擾老師?
“如果這么冒昧地去打攪到楊老師,也就是我的好心,并不能給別人的健康,帶來加分的話,我寧愿不去做這件事。”潘粵明沉重地說道。
所幸,在楊老師女兒的幫助下,潘粵明看到了這次感恩之行的希望。楊老師女兒口中透露,她曾跟母親提起過潘粵明,母親高興自豪的說,他是我的學生。鑒于老師的反應是積極的,眾人覺得,這次見面應該能夠給老師帶來一些正面的影響,便毅然決定前行。
師生久別重逢,卻是別番滋味
經歷千思萬慮,潘粵明終于走進了楊老師的家里,提著他自己首次嘗試燒制的紅燒魚,也代表了自己一點點的心意。
沒有熱情的擁抱和問候,老師還是像幾十年前一樣,用熟悉的口吻叫他坐下,卻問他多大、問他在哪兒上學。由于病情的影響,老師此時的記憶線索已經產生了時空的混亂,她不記得潘粵明已經長大成人,她只記得有一個學生,叫潘粵明,正在讀小學,喜歡畫畫……
這就是所謂的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吧。看著眼前坐在自己身邊,卻又和自己隔著記憶長河的老師,心疼又緊張的潘粵明決定把自己的畫拿出來給老師看。
沒想到,老師熟練地打開粵明遞來的畫冊:“你應該這樣畫”、“這個字寫的還行”……一張張認真地批改起來。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從前。“我在您的面前,永遠都是小學生。”潘粵明憨憨地笑道。
學生還是那個學生,老師還是那個老師。不論日月如何轉移,境遇如何變化,他們心里對彼此的熟悉不變,這一份珍貴的師生之情永存。
時間催人老,只愿你我在能力可及的年月,好好回報有恩的人和事,切勿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而落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