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崔健,大眾所熟悉的可能都是《一無所有》《一塊紅布》《假行僧》等這些流傳最廣的經典之作。其實,每一首歌的背后,都有著獨特的故事,有些在歌里,有些在歌外。這些歌里可能柔和了歷史,可能折射了現實,隱藏在背后的深意,給了這些歌更多的神秘色彩,和更深的寓意。
這些作品的份量,甚至可能更重。
1、《讓我睡個好覺》
同出自《新長征路上的搖滾》這張專輯,《讓我睡個好覺》的鋒芒似乎被其他幾首經典作品蓋過了。但這首歌最大的特點是遮蓋不住的:這是一首應景而作的歌,應的景是修復盧溝橋。
別說我的樣子是壞還是好
別說我的年齡是大還是小
別管我為什么名叫蘆溝橋
別怪我對你說我什么都不知道
這首歌是,創作于為修復盧溝橋而集資的一次演出前。但單看歌名,很難看出創作的緣由,更像是一個“我”的連篇抱怨。
結果這個“我”,是盧溝橋,是那個始建于12世紀末,見證過無數歷史風云變幻——特別是見證了抗日戰爭起點的古橋。
如果要歌頌這座橋,或者借題發揮,方法有很多。但那個連《一無所有》這樣的歌都少見的年代,不一樣的敘事方式實在少見。而崔健,直接拿出了第一人稱,用“我”來直抒胸臆,甚至發出“聽夠了人們哭,聽夠了人們笑,能不能讓我睡個好覺”這樣突出個人感受,一點也不主旋律的呼喊。
一個“我”字,不僅是盧溝橋石獅子的覺醒,更是看到橋的人的覺醒。時代洪流滾滾過,時至今日,個體意識的覺醒已經成為新的風潮。
崔健是在為當世之人吶喊。
2、《南泥灣》
很多人知道,崔健翻唱過《南泥灣》,還因為這件事受到“禁演”。
翻唱革命歌曲,本身不該是件好事嗎?這得看你怎么去解讀。有的人認為,這首歌是不容褻瀆的,改成了“靡靡之音”,有損光輝形象;有的人認為,崔健翻唱時刻意摘掉了一些歌詞,篡改了原有的主題思想;甚至有人直接認為,用搖滾來翻唱肯定別有用心,甚至可能是一種反諷……
《南泥灣》究竟如何讓崔健背上了黑鍋,這件事不會有一個官方解釋。但我們能看到的是,崔健的《南泥灣》,如何給我們打開了更多可能性。
一個原本高高在上的作品,能夠用更通俗的方式去演繹,甚至演繹出新的內涵,這是前所未有的。不論有什么樣的解讀,單說這件事情的意義——消解了革命歌曲的神話,打開了自我表達的新大門,這一點更為重要。
3、《城市船夫》
崔健的絕大部分作品是自己包辦詞曲的,《城市船夫》是個例外——這首歌的作詞人,是著名作家阿城。
太陽是纖繩喲
拉著一江水走
水流東去喲
老子要你回頭
這首原名《江水號子》的詞,其實早在1986年就寫好了,但直到2005年才收錄到《給你一點顏色》的專輯中。而這時的歌已經風貌大變,在原來恢宏的基礎上,加上了《浪尖上耍劃子》和一些“城市”聲音的采樣,把那份“與天斗,其樂無窮”的勞動魅力發揮得更淋漓盡致,更有現代色彩。
詩人龐培回憶起八十年代聽到這首歌的原版時,寫下了這樣的文字:我格外懷念早年的崔健橫空出世時那首似乎不為人知的《江水號子》,那里面有種難得的大氣。1986年,我二十四歲,第一次因為這樣一首歌曲,領略到現代搖滾和爵士樂里鏗鏘有力的電貝司魅力。
4、《彼岸》
《彼岸》最早是1986年由高行健所創劇作,在北京人民藝術學院排演了一個月之后被迫禁演。當時的《彼岸》中,人被迫離開人群社會,從孤獨的體驗里尋找自我意識。
后來,牟森和馮遠征重排了這部劇,崔健也來看了,回去就寫了這首《彼岸》。而關于創作的緣由,馮遠征在《當年我穿過了柏林墻》中回憶說:
崔健看完之后說,你們什么都是中國的,怎么就音樂用外國的?回去他寫了首歌,也叫《彼岸》。
歌里的“彼岸”并不尖銳,甚至有種世界大同的感覺:“這里是世界,中國的某地, 我們共同高唱著一首歌曲”。隱藏在歌后面,拼接進去的各種旁白,很尖銳:“你覺得我們這代人最大的特點是什么”“如果現在給你一個機會,讓你批評一次社會,你會說什么?”“你認為藝術自由的危險是什么?是不是會破壞安定團結?”……
這是崔健到北京大街上做采訪的錄音,他采訪了許多年輕的男男女女,也得到了許多不同的答案,這些答案都放到了歌里,隨風飄著……
5、《超越那一天》
香港回歸已經過了二十周年,崔健當年為香港回歸寫下的那首歌,愈顯經典。
崔健的這首《超越那一天》,乍看上去是在講一個普通的家庭故事:素未謀面的妹妹要回家,但我還不知道怎么和她相處……稍加思考,你會發現這就是香港回歸的現實。
而現實之下,掩蓋著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在當時的一片祥和歌頌中顯得不合時宜,但從今天看來讓人冷戰連連:
她會真的尊重你嗎
她會真的看得起我嗎
如果你要是真的生起了氣
她會真的象我一樣害怕你嗎
二十年后,這些問題得到了印證。這首歌的價值,也得到了證明。
6、《舞過38線》
如歌名暗示的,《舞過38線》創作來源于朝鮮族的阿里郎音樂。崔健說,這首歌雖然是童謠,但內心里面的張力體現的是一個成熟的醉漢,渴望返璞歸真,回到童年的那種感覺。
別問我為什么
別試著叫醒我
等我做完這個夢
等我唱完這首歌
崔健粗礪的嘶喊和純真的童聲柔和在一起的時候,給人的返璞歸真是帶著頓挫的節奏感的。
這首歌的身上,依然能找到《藍色骨頭》的影子,能找到《給你一點顏色》專輯里特有的說唱和拼貼,充滿現代感。
另一年趣事是,在拍攝電影《我的兄弟姐妹》時,崔健扮演一位身為音樂老師的父親,也曾唱起過這首《舞過38線》。
而去年香港國際詩歌夜上,崔健再次演唱了這首歌,他用英文寫介紹說:我的媽媽出生在韓國,爸爸出生在朝鮮,我出生在北京。
7、《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從名字上很容易看出來,這首歌,是崔健從齊秦的經典之作《外面的世界》改編而來。
但是這并不是一次簡單的翻唱,而是在原歌基礎上的再創作,無論從主題還是立意上,都有不一樣的表現。
“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其實都不是原來的歌詞——原歌詞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一個“更”和“很”的差別,是一種對外面世界的肯定,或者對當下世界的無奈。
這種不同,集中表現在了歌詞里。改編之后,這首歌是以一長段說唱開頭的。說唱結尾的幾句歌詞尤為重磅:
是這世界變得太瘋狂還是太緩慢
還是她認為選擇離開比衰老更美麗
其實,崔健在翻唱這首歌的現場,曾經有過下面一段發言:“這首歌我們創作的意圖,是為了緬懷近三十年來,自己選擇離開的(藝術家、歌手、詩人)。……我們本來是應該唱出他們的名字,但由于節目播出的種種原因,我們只能以另外的方式表達。”
8、《漂流瓶》
2016年的滾動三十演唱會上,崔健請來了警察樂隊(The Police)的鼓手Stewart Copeland,一同在現場合作。為表敬意,崔健還專門翻唱了一首這支老牌樂隊的名作:《Message IN A Bottle》,也就是《漂流瓶》。
這首歌的意義不僅是翻唱這么簡單。中國搖滾走過三十年,起點就是在《漂流瓶》這樣經典的西方音樂。少數人從岸邊撿回了帶著搖滾信息的瓶子,并以此為孤島上的人們打開了新的大門。《漂流瓶》,是一段屬于中國搖滾的故事。
而如今,故事的兩端終于相遇,寫信人和收信人占到了同一個舞臺上,這是對“搖滾三十”年的最佳注腳。當這首歌被崔健重新改編再創作時,一個新的故事又開始了。
如果你用心用力,改編,就是一次全新的創作,并且能在和原作的對話中,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滾動三十 不止一代人的搖滾
從1986年,崔健的《一無所有》首次為中國搖滾發聲算起,中國搖滾已經走過了三十多個年頭。于是,有了 “滾動三十”的巡演。
“滾動三十”巡演曾經集結了60、70年代的老炮兒,也吸引了80后、90后的年輕一輩。崔健的搖滾不僅僅是一代人的記憶,會有讓人有超出年齡的感動,和比青春還要沸騰的一股沖動!
這曾經引爆無數人搖滾熱情的“滾動三十”巡演將再度啟程!6月2日廣州體育館,“滾動三十”崔健全國巡回演唱會廣州站約定你
2018“滾動三十”崔健全國巡回演唱會·廣州站
時間:2018年6月2日
地點:廣州體育館2號館
票價:280/580/780/980元
在線售票:永樂票務:https://m.228.cn/ticket-386237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