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從古至今我們在教育方面的探討從未間斷,作為立國之本,青少年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而近年來,隨著國家教育體制的改革,對教育培訓行業的要求越來越嚴;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藝術教育已經逐步占據教育體系的主要地位。
美國國家教育科學院在對1999-2000學年度與2009-2010學年度的藝術教育進行對比研究時,做過一個有5萬多本科畢業生參與的問卷調查。其中有一個問題是:“什么知識最有用?”回答的結果頗為耐人尋味。畢業1-5年的答案是“基本技能”,畢業6-10年的回答是“基本原理”,畢業11-15年的結論是“人際關系”,而畢業16年以上的則提出:“藝術最有用”。
這一調查,與其說是人們對自我成長經驗的總結,不如說是這個時代對藝術教育越來越急促迫切的呼聲。
在接觸青少年藝術教育行業之前,周惠柯是央視的一名節目導演,中國傳媒大學畢業之后就一直從事節目制作,由于在工作中偶然與藝術教育行業產生了交集,使她對青少年藝術教育有了強烈的感觸。
周惠柯說:那時,因為節目錄制需要,經常要去一些藝術培訓機構、各地區青少年宮、學校等地方選拔一些會才藝有特點的孩子參加節目錄制,家長和孩子對上節目這事非常熱情,準備的才藝也很多,但面試一圈下來之后,發現一個普遍的問題,這些孩子大部分只是會演奏幾首大眾曲子,唱幾首大眾歌曲,跳幾支平平淡淡的舞蹈,對藝術缺少靈性的認知,也不知道如何通過唱歌和舞蹈這樣的才藝技能來抒發自己內心對藝術的理解,這樣的境況,讓我對青少年的藝術教育有了深刻的反思,藝術教育到底怎么教才是正確的?
翻閱史書,各個時期的藝術家們對藝術的解讀都有著相同的認知,那就是,藝術是塑造人類情感和能力最基礎的因素;列夫.托爾斯泰曾說,藝術是感情的傳遞。所以青少年藝術教育更多的應該是喚醒和啟發孩子心中的美,而不是純粹為了教育而生搬硬套。
周惠柯說:青少年的藝術教育一定是潤物細無聲的,它不僅僅體現在唱歌、跳舞、畫畫這些才藝技能上,更體現在孩子在唱歌、跳舞、畫畫的一舉一動,一抬手一回眸,一筆筆的線條中,它是整個教育的基礎,要放在學習才藝特長技能之前教授,并且在學習技能階段要伴隨著實踐活動共同開展,才能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
后來周惠柯從央視出來,機緣巧合接觸到了藝術教育行業;于是,她就毫不猶豫的投身到了青少年的藝術教育事業中,她說:青少年的藝術教育不能兒戲,特別是學前兒童的藝術意識培養更不容小覷,這一階段的藝術熏陶和引導影響著孩子們未來學習才藝技能的高低;
憑借著嚴謹的態度和突出的理念,無論是她的專業授課還是舉辦的實踐活動,都受到了廣大家長和青少年的喜愛和歡迎;現在,周惠柯的身份越來越多:除了節目導演、制片人外,還受邀擔任了北京幾所中小學校藝術教育的指導老師;去年,中國傳媒大學成立了一個關于青少年藝術教育體系的項目:小白楊在成長,當相關老師找到她時,她毫不猶豫的加入到了項目組,并擔任了該項目的科研成果轉化與對外交流辦公室的副主任、小白楊在成長記者團副團長;與此同時,她還做著《小記者帶你看世界》《夢想假期》等青少年藝術教育實踐活動, 周惠柯說:無論以后身份怎么轉換,都將一直致力于青少年藝術教育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