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由國家文物局主辦的“互聯網+中華文明”數字展,在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大放異彩,從3D打印的“秦兵馬俑”、高度清晰的敦煌莫高窟等文物視頻到良渚王城、水壩的虛擬復原,中華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發展足跡和獨特魅力盡情彰顯。正是互聯網科技手段讓沉寂千年的文物“活”了起來,令百姓能夠用手觸摸到幾千年的華夏文明。即將于央視紀錄頻道播出的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也利用互聯網科技將100件國寶的前世今生,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它們將如何“活”起來?
科技開啟國寶活時代
中國是有五千多年歷史底蘊的世界文明古國,文物資源極其豐富。 2016年9億人走進博物館的現象,折射出大眾對傳統文化的滿腔熱情,中國正在走向世界舞臺中央,國際社會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也與日俱增。但浩瀚如“滿天星斗”的文物如何生動呈現在世人面前,一改往日給人的高冷形象?科技令國寶生輝,網絡讓文化放彩。
在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中,科技的運用讓自帶主角光環的文物變得更加耀眼奪目。刻辭骨柶篇,骨柶上的甲骨文變身動畫形象,跳脫出平面文字,活靈活現地演繹出了2D版商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一天,生動形象地將骨柶背后的故事傳達給觀眾,如此操作想必令人印象深刻。人頭壺篇,它在黑暗中仰望星空,在特效處理下變得愈加有溫度、有靈性、有思想。此外,該片在介紹文物本身、講述故事、展現傳統手工藝等方面,還將解鎖更多有趣、令人眼前一亮的黑科技,屆時現實版“博物館奇妙夜”將會“活”力四射。
網絡連通上下五千年
黨的十九大對中國未來發展勾畫了宏偉藍圖,明確要求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建設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國家文物局局長曾表示:“加強中華文化傳播能力建設,充實‘互聯網+中華文明’網上平臺,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更好凝聚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精神家園。”《如果國寶會說話》提出的“構建見證中華文明進程的視頻索引庫”這一概念,則將十九大精神落實到實處,連通上下五千年,在悠長深邃的歷史文化長廊中留下一道閃亮的軌跡。
《如果國寶會說話》在網絡時代搭載短視頻快車,以每集5分鐘講述一件國寶的方式,短小精悍地釋放國寶魅力,從新石器時代到唐宋元明清,該片以中國歷史紀年來建構百集國寶的順序,精準定位時代坐標,標記出中華文明在歷史時空中走過的痕跡,力求打造見證中華文明進程的視頻索引庫,讓觀眾無論何時何地都能第一時間感受到文物的溫度、傳承的力量、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正如《如果國寶會說話》總導演徐歡所說:“從一件件文物身上,我們可以觀察、觸摸、研究、體認,從而感知古代中國人以及創造者的溫度和態度,解讀多個維度的信息,重建一部基于物質遺存的中華文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