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馮唐在微博上發了一篇題為《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猥瑣男》的文章,瞬間就引爆了網絡,一時間人心惶惶。讓無數男人女人審視自我是不是也有所謂的“中年油膩”。
不過在我看來,在文中出現的“胖,臟,停止學習,猥瑣”等關鍵詞,與其說是“中年油膩”,倒不如說是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掙扎”以及生活重壓之下心態的焦慮。在這篇文章的余波還沒有消失之際,我偶然發現楊瀾的一檔新節目《你好!生活家》悄然上線了,仿佛冥冥之中在響應著拒絕“中年油膩”的感召,雖然如今美食類、養生類節目很多,但是講述生活哲學的節目還是第一檔。
為了節目,特意打造了500平米的生活館,擁有客廳,廚房,書房,甚至黃磊之前探班時都忍不住驚呼:你這(廚房)也太專業了。這種“大手筆”在楊瀾強大的控場主持面前,節目形態豐富又不顯得雜亂,全場笑料不斷。讓收視率一度占據了同時段綜藝排行榜第一名,登上微博話題榜第一名,節目小視頻24小時破千萬。甚至如何遠離“中年油膩”,節目也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
為生活建立“儀式感”
在其中一期,嘉賓是香港老牌女星劉嘉玲和男演員馮紹峰。
劉嘉玲依然是美的霸氣干練,不過談起丈夫梁朝偉表情還是不自覺的柔和起來。她說,“他還是會寫信寫卡給我,親手寫給我,特別是他道歉的、認錯的卡,我都保存了”。說完這段話,楊瀾都不禁感嘆他們夫婦相處的溫度和情感。
而馮唐在微博上所說的“中年油膩”,大部分皆可以概括為儀式感的喪失。他甚至說“所有的世道變壞都是從鄙視文藝開始的”,而這本質是生命熱情的喪失,所以懶,臟兮兮,對新事物喪失了興趣。當儀式感的喪失蔓延到了婚姻中,就有了“七年之癢”和“中年危機”。而對于儀式感的最好闡述,借用節目中“漆藝傳承人”陳曉凌的一句話,面對不完美的事物用完美的心態來對待。
永遠不要放棄自己
館主“楊瀾”談到“中年油膩”,有這樣一段話,她說道:“中年的油膩代表了一種放棄的態度,不管在身體上,精神上還是應該保持一些好奇心和上進心,生活還需要一些格調和品格。”
2004年拍攝《武林外傳》之時,閆妮已經30多歲,在此之前默默無聞地跑了“十年龍套”,甚至被媒體稱為“大器晚成”。然而諷刺的是,拍攝《武林外傳》之時,卻是她離婚的低谷之時。她在節目甚至自述,那時候尚敬看到我說:“你怎么老了十歲。”
橫掃各大獎項的佟掌柜又在“想在大熒幕上走一走,而電影需要帶給人美感”的想法下瘦身將近三十斤。只有“不放棄”,我們才會相信生命中有更多可能性,我們不會認為“人到中年生命就定型”,我們不會認為中年人“不配擁有愛情”。
對比“中年油膩”中對待愛情的放棄態度,閆妮更是充滿了“浪漫主義”的味道。相信愛情,相信生命中“引領自己的人”。更讓我感動和難忘的是,閆妮在節目中說的那樣“不管成功與失敗,不管前面是什么,穿過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穿過一切,去看看大海上的春天。”
對待生活要有“匠心”
b站有一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片子播出之后,很多人都感慨匠人的心力和專注。正如同楊瀾在節目中說,我相信每一個有成就的人,都有著單純的一面,一個有很多雜念的人是做不好的。
這種藝術家的“心力和專注”,我們稱其為“匠心”。曾經有人說“唯有美食和愛不可辜負。”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美食”就是承載我們這種“匠心與愛”的東西。我很喜歡節目中李小璐閨蜜姜妍說的一段話,懷念自己母親的家宴,這是一種遺傳自母親的儀式感。其實這和黃磊在“探班”說的是相同的含義,“兒時的記憶對我來說是兩種味道,一種是爸媽的味道,另一種是爸媽做的飯的味道。現在如此愛做飯的原因也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會永遠記住這個味道。”
只有擁有這種“匠心”,才可能讓生活充滿“格調”和“品格”。這種匠心讓我們對自己有“要求”,讓我們清潔干凈,讓我們愿意去讓生活有設計感,愿意學習“點茶,焚香,插畫”,也愿意“讀書寫字”,愿意去聽古典音樂,愿意堅持運動,精細的打理身體,保持一種“美好的姿態”。
梁實秋曾經說,閑暇處才是生活。所以大概越是懂生活、懂人生的人才會越是對這個節目上癮。生活的藝術又何嘗不是我們人生的藝術,生活家中所提到的“儀式感”“極致”等詞語,在我看來其實是可以理解為一種精致而不繁冗,清潤而不油膩的生活方式,一種“大道至簡”的人生態度。
對于還掙扎在“中年油膩”的中年人或者是人生無趣的年輕人,不如看一看這個生活藝術的節目,讓你在笑淚中也會有不一樣的人生體悟。
文 /顧言晏(資深文化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