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吉克雋逸新單《神舞幻想》首發,登陸各大音樂平臺。濃濃的國風言辭搭配極具感染力的唱腔,將人帶入一個神奇幻想的世界。
《神舞幻想》 方文山與張帥的一次文化之旅
《神舞幻想》由國內知名作詞人方文山填詞,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張帥作曲,鑒于二位音樂制作人在中國風、民族風音樂領域的聲望,對這首《神舞幻想》所傳達的中華文化也充滿了期待。
民族性始終是方文山詞作所堅持的獨特氣質。從《雙節棍》的一身正氣,到《本草綱目》中醫驕傲,再到《青花瓷》的江南煙雨畫,方文山對于中國風、中華精粹文化的推崇不遺余力。此次《神舞幻想》方文山直言,“它能讓大家感受到上古九州、人神之間,那種微妙的羈絆”。
曾獲少數民族“最佳音樂創作獎”的知名作曲人張帥,長期研究中華各類民族音樂,堅持“中華音樂文化要輸出到國際,需要作曲家將中華民間音樂融入到骨髓中”。
吉克雋逸與《神舞幻想》 民族文化基因的惺惺相惜
歌曲《神舞幻想》融入了大量傳統文化與民族文化的內容,以《山海經》等古籍為基礎,打造了一個上古九州的幻想世界。
此次吉克雋逸演繹新單品牌曲,不僅因為那富有穿透力和感染力的嗓音,更由于她出身于當今依然保留著中華古老祭祀文化的地區——四川涼山州。在那里,從上古時期開始的一種祭祀形式——儺祭從上古延續至今,每年仍會舉行。吉克雋逸作為一個從這樣原生態走向國際化的實力唱將,能夠更深刻地感悟《神舞幻想》歌詞中對古老神話的信仰和憧憬,以及平凡人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神舞幻想》 立體真實的文化再現
歌曲《神舞幻想》著重于直接表達出“人神分崩,萬物芻狗”的主題。無論是凡人對神靈之力的純粹信仰,亦或是災難來臨后眾生的沉淪掙扎,都將通過吉克雋逸的歌聲直擊聽眾內心。
除儺祭儀式外,《神舞幻想》還呈現了許多已經消失了的傳統文化。比如跳月之舞,這是苗、彝等族人民的一種風俗。于每年初春或暮春時月明之夜,尤其是中秋之夜,未婚的青年男女,聚集野外,盡情歌舞,叫做“跳月”。相愛者,可由此定情結為夫妻。
再比如祈禳大典,禱告神明以求平息災禍、福慶延長;禳為古代祭祀名,指行使法術解除面臨的災難。祈禳內容廣泛,幾乎覆蓋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用以續命的七星接命法即是祈禳儀式的一種。如果禍事重大,例如恰逢大災突至、小災連續不斷的時期,就要由官府乃至朝堂出面,舉行大型祈禳儀式。
從文化內涵到磅礴演繹,相信《神舞幻想》將再次掀起一股中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