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以《小時代》為代表的青春片大行其道,給我們留下的嚴重后遺癥是:好看的人才有青春,有錢的人就能為所欲為。
這些虐戀、打架、墮胎的青春片,根本澆不了五年高考三年模擬、聽周杰倫、打魔獸世界的普通青年的塊壘。在提供一時的新奇絢爛體驗后,便迅速走向頹靡。
《小時代3》海報
今年10月,《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超過2000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7.1%的受訪者看過青春題材的影視劇,77.9%的受訪者喜歡看青春劇。由此可見,盡管對某些粗制濫造的青春片吐槽不斷,但“青春”仍是深受歡迎的主流影視題材,擁有巨大市場潛力。
而這其中,61.2%的受訪者喜歡青春劇,是因為能夠勾起對青春的回憶、引發共鳴。62.9%的受訪者認為,青春題材的影視作品應與現實接軌,打破未婚先孕、打架斗毆等套路。
而近兩年走紅的青春劇,也充分驗證了觀眾絕沒有口是心非。大熱韓劇《請回答1988》,以其溫暖治愈的風格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在豆瓣上收獲9.6分好評,沒有跌宕起伏,平淡的生活情節也能深入人心。
隨后,愛奇藝自制劇《最好的我們》獨辟蹊徑,拒絕墮胎等不切實際的情節,演繹普通學生的青春故事,開啟了普世青春劇。超30億的播放量、豆瓣8.7的超高評分,引領了一波正能量青春劇的熱潮。
《最好的我們》劇照
而即將于11月8日在愛奇藝上線的《最好的我們》“姊妹篇”——《你好,舊時光》,則把故事聚焦在“全景式青春”,試圖全方位展示當代少年的青春成長群像。
如何高度還原校園生活,但又保持戲劇張力;既非麻木重復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擬”,又不是狗血橋段的盲目堆疊;在“普通人的青春”里,找到那些只屬于青春的笑與淚,青春劇的修煉手冊,還需要從觀眾的真實需求抓起。
80、90年代的“青春”更受歡迎?
最后一批90后也已經在今年進入大學,當我們提起“青春”,總忍不住就將其視為90后、00后的專屬。但《中國青年報》的調查卻顯示,在青春題材作品中,20世紀80年代的青春劇最受受訪者歡迎(52.6%),其他依次是90年代(42.2%)、70年代(32.4%)、60年代(18.0%)和21世紀00年代(8.6%)。
為何80、90年代背景的青春劇更受歡迎?究其原因,硬糖君認為主要是兩點:
一,人們對青春劇的觀看,經常源于對舊時光的深情回望。對于青春已逝的人來說,回憶里的時光總是無限美好。而現在的主流觀劇群體,自然是回望著80、90年代,畢竟,00后還遠沒到追憶青春的年紀。
二,80、90年代的整體社會環境,決定了那是一個更為平等、單純、青澀的青春。沒有太多小眾的、浮夸的東西,各種當時的典型符號和情節,更容易引發共鳴。
就如《請回答1988》,在親情與友情的羈絆中去講述每個人的成長,被韓國民眾認為是引導國民集體回憶的神劇。《最好的我們》同樣如此,以長大后的視角,回望過去的美好時光。
而作為《最好的我們》的姊妹篇,《你好,舊時光》延續愛奇藝青春劇清新、溫暖、治愈的風格,講述《最好的我們》“隔壁班”余周周、林楊等一群少年的故事。
這群生于80年代末、在90年代度過青春的少年,在某種意義上,他們的群像,映照著一個時代的縮影。從《你好,舊時光》終極預告、MV《時光遐想》曝光的內容看,其所圖比《最好的我們》更大,不止試圖展現青春,更意在展現時代,精神氣質上更為貼近《請回答1988》。
《你好,舊時光》與以往青春劇的最大不同,除了沒有墮胎等虐心的情節,更打破了青春劇視角僅僅局限在校園生活上,融入了更多家庭、親情、友情交織的情感元素,并橫跨小學、中學、高中時代,全景式呈現了一代人的青春,每個角色成長背后的經歷、家庭、社會等方方面面都涵蓋其中。少男少女們一起經歷了人生很重要的一段時光,一直用陽光善良、積極進取的心面對身邊的變故,在迷茫中不斷成長。
當大多數青春片去忙著造夢,制造一個供觀眾意淫的載體時,市場上也渴求另一種作品的出現,它應該像一面鏡子,把真實青春折射給觀眾,它可能不會有離奇的劇情和太極致的人物,但這樣的作品中,你分明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
青春劇更需要新面孔
盡管大量青春片還在迷戀著“流量型”演員的偶像號召力,但卻被市場一再教育:縱使粉絲有無限真愛,作品還是要靠大眾買單。
在《中國青年報》關于“青春影視作品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的調查中,60.6%的受訪者認為要重制作和品質,不能只靠演員人氣和宣傳營銷;54.5%的受訪者希望演員的選擇要符合劇情、人物角色。
使用已經成名的藝人出演青春劇,有兩個風險:一是他們大多已經有一些成功角色或固定人設,觀眾很難將其代入懵懂少年的角色。二是青春的青澀感,顏值和演技缺一不可,還是本色出演更易成功。
在這點上,《最好的我們》和《你好,舊時光》,都啟用了新生代演員。《你好,舊時光》由新銳導演沙漠執導,95后新生代演員李蘭迪、張新成等主演。
李蘭迪
從目前年輕觀眾的喜好來看,追投大IP、大明星并非制作方的唯一選擇,整個市場更趨向于選擇優質IP,無論是劇情套路還是演員選擇,網劇整體呈現年輕化的趨勢,以內容品質為標桿選擇潛力股,更有機會以小博大,收獲高回報。明星、IP和制作是吸引用戶觀看的基礎,而演員演技、劇情內容、服化道才是留住用戶的關鍵。而相對于以往“大IP+大明星”的制作模式,一批“小而精”的網劇脫穎而出。
《最好的我們》、《無證之罪》、《白夜追兇》都不是所謂的大IP,也都沒有流量明星的參演,但事實上它們以優秀的品質得到了流量、口碑的雙豐收,品質還是被觀眾們放在第一位的。
優質IP+新人演員的模式也成了一個新的流行趨勢,從《最好的我們》大膽啟用新人導演劉暢到《你好,舊時光》發掘沙漠,《最好的我們》中尚未成年的劉昊然,到《你好,舊時光》更加年輕的李蘭迪,在新人導演、年輕演員的啟用上也是更加靈活和大膽。
張一山憑借《余罪》,300萬身價一夕漲至5000萬,劇影綜資源拿到手軟。劉昊然因《最好的我們》釋放出驚天的“小爺力”,不僅撩到240萬新粉,還撩到國產良心劇掌舵手侯鴻亮,擔杠《瑯琊榜之風起長林》男一號。《白夜追兇》重新捧紅了“老臘肉”潘粵明,得到了一眾迷妹,事實證明,網劇成了新的造星圣地。
除了選擇優質IP,更加在乎IP的連續性也成了一個趨勢,這樣的IP作品本身除了有原有的粉絲,也更容易吸引路人粉。
比如愛奇藝在自制劇的挑選上則更加注重“IP的延續性”和劇的“故事性”。《蜀山戰紀》第二季、玄幻經典IP《仙劍奇俠傳4》、高口碑傳奇古裝劇《瑯琊榜之風起長林》等作品都將在愛奇藝播出,這次《最好的我們》姊妹篇《你好,舊時光》就因為同樣的看點,未播先火,得到了一部分《我們》粉絲的青睞。
沒有大明星,不是超級IP,但情節卻直擊年輕觀眾們的痛點,誰的青春不迷茫,誰不渴望成長,比起苦大仇深的虐心劇,很明顯這種青春、治愈系的風格更符合時下年輕人的喜好。
網劇精品化,誰能為時代代言?
視頻平臺的獨播劇數量呈上升趨勢,各平臺之間的差異化競爭愈加激烈,網劇獨播更是平臺拉開差距的關鍵因素,并開始擔當流量重任。得年輕觀眾者得天下,年輕人的追劇時尚就是網劇發展的潮流。而網劇的未來不是靠速度,而是內容,只有做好的內容,用戶才愿意花錢去消費,勢必會出現一些現象級的作品來拉升整個網劇的行業標準。
已經百花齊放的網劇,在創作上仍存在升級的可能。原來影視劇創作受制于電視劇的發展模式,題材和形式上都不夠創新。隨著網絡平臺收費模式日益成熟,網劇有面向特定人群的可能性,比如一些美劇的模式和節奏就值得借鑒,中國也應該通過細分市場制作精品內容形成產業升級,這才是新模式帶來的積極影響。
比如愛奇藝今年的《河神》《無證之罪》都不斷完善美劇模式,實力拉升著網劇行業的制作標準,同時也通過《河神》、《無證之罪》等對標美劇的超級網劇的打造,不斷為國產網劇產業的升級注入強大推動力。未來整個產業一定會朝著精品化發展,《你好,舊時光》等劇集陸續上線會推動精品化內容矩陣進一步完善。
如今的觀眾早已被養刁了胃口,故事、顏值、制作缺一不可。《你好,舊時光》由愛奇藝、小糖人、華視娛樂聯合出品,整個班底大多為八零到九零后的年輕人,他們在如何適應網絡媒體環境帶來的審美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整個作品風格上,有著緊跟當下審美潮流的處理方式。
隨著網劇逐漸進入精品化時代,網劇的類型和風格也逐漸多樣化起來,比如前兩年的《盜墓筆記》、《老九門》掀起了一場盜墓風;今年的《無證之罪》、《白夜追兇》掀起了一場懸疑破案的熱潮。隨著各種懷舊、情懷作品的火爆,青春題材也再次迎來了自己的新“青春”。
1990 年,《十六歲的花季》播出,是中國最早、影響最大的一部青春校園劇。它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中學生活,準確把握了青少年心理,劇中刻畫的人物白雪、陳菲兒、袁野、韓小樂等都非常成功,深受中學生喜愛。
而其成功之處,更在于觸及了現實問題,反映了改革開放后人們的心態,以及兩代人之間的“代溝”。
娛樂固然是第一要緊事,但誰能真正觸及時代的內核,誰才能真正動人雋永。在這點上,國產青春劇仍需不斷奔跑,直到有人能讓老了的少年們透過光影觸摸——“我想起那天夕陽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