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文化產業評論記者到福建參加影視基地實地調研采訪,記者就福建影視文化發展、平臺架構、運營模式、人才培養以及《文化產業新符號》的主題專訪微電影制片人張焱泳。
文化產業評論:您是如何理解微電影也是文化產業新符號?
張焱泳:以院線電影的標準來拍攝制作,營銷與宣傳,時長短是微電影最顯著的特征。很多獲得全國大獎的微電影作品片長都在十分鐘左右,長一點的也不過二十多分鐘,微電影能在全國獲獎即要有社會價值,也要有商業價值,這個標準會是文化產業新符號。
文化產業評論:您這樣的制片人在福建應該很少吧?
張焱泳:每個行業人都非常的多,但是能做到頭部的只有少數人,就拍攝制作來說所有影視公司的人都會,只是做出來的作品在選題與制作質量上差別很大。比如一部影片的預算,只要制片方不超預算就算完成工作。對于我們來講,既是出品方也是制片方,所以成本要控制好,但其實主要的目的不是省錢、掙錢,我還是要把影片做好,能夠多出一些即有社會價值,也有商業價值的作品,這樣對聯合出品公司有交待,對作品有交待,對個人也是很好的提升。
文化產業評論:那么您是怎么發現這些新符號的?
張焱泳:首先,新符號是復雜的創意,往往是創意的有機集成。新符號涉及到對消費者心理特征的分析,審美情趣的分析,消費導向的分析等多方面分析。我運作過有代表性的微電影《別惹丑女》講述女性職場的故事、《全城熱搜》講述男性職場的故事、《換臉新娘》講述女性婚姻的故事、《小水哥的端午節》講述基層民警的故事,從選題上都是最接近觀眾,影片中的主角都是平凡人在講述不平凡故事,內容與觀眾有共鳴感,理解了這些,就理解了為什么微電影是文化產業新符號而不叫別的什么短視頻。
1小時30分鐘的專訪內容很多,談到最多的還是專業人才非常緊缺,專業人才的培養不僅是對文化產業,文化事業,甚至對相關產業的改革會帶來一場革命。而且還應在高校和研究機構設置相關的專業。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大量的專業人才。在這個過程當中,尤其要注重培養那些知識面比較廣,見多識廣,能夠舉一反三的領軍人才。呼吁政府要釆取得力的政策、措施來促使專業人才不斷培養和發揮作用。還要為這些人才,為相關的企業在進行文化創意的過程中,搭建同行業能夠共亨的文化產業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