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新加坡,吳莫愁作為華語歌手登上Music Matters舞臺,當時,她是受自己代言的某國際飲料品牌的邀請參加的。
2017年9月,還是新加坡Music Matters,同樣來自中國的兩支樂隊熱地和KAWA,也進行了現場表演,而這次,他們是受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的邀請參加的。
作為中國的音樂人,兩年前,我們還需要借助一個國際品牌來參加這樣的活動,兩年后,我們已經完全有能力主動參與。
這樣的變化,也是中國音樂市場這兩年的變化。
時代變幻,數字音樂重塑中國市場
2003年,索尼音樂在上海八萬人體育場舉辦了一場堪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演唱會,看看當時演唱會會上的出場歌手吧:周杰倫、蔡依林、王菲、王力宏、庾澄慶、吳建豪、朱孝天、莫文蔚、阿杜、韓紅……如此巨星云集,這次演唱會卻有一個非常“奇怪”的名字:“2003反盜版激情演唱會”。
2003上海反盜版激情演唱會,雙J同臺
找到這個已有14年之久的新聞,依然寫著“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近16組亞洲頂尖藝人,他們紛紛為打擊盜版貢獻自己的力量”、“歌迷紛紛表示,自己一定會響應偶像們的號召,用自己的行動來堅決支持正版”。
2003年是中國音樂行業歷程中值得被銘記的一年。1999年“九天音樂網”等音樂網站的成立,標志著中國數字音樂正式起步。而4年之后,百度推出MP3搜索功能,數字音樂全面爆發。
數字音樂的出現,方便了用戶,但對音樂行業帶了毀滅性的的災難。
雖然唱片時代也有盜版,但盜版CD與正版CD共存,并且都需要花錢。而網絡的出現,一方面取代了CD的聽歌形式,另一方面,又把聽歌變成了免費行為。從此,中國音樂行業開始衰落。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12年一個輪回之后,中國音樂行業終于重回正軌。2015年“最嚴版權令”的推出,騰訊音樂、阿里音樂等數字音樂平臺,自查平臺未授權歌曲,用自身行動逐步肅清了盜版,推動了行業正版化。
曾經音樂網站的出現滋生了數字音樂的侵權行為,后來音樂平臺“壯士斷腕”,可以說,數字音樂完成了自我救贖,并重塑了中國音樂行業。
不僅如此,數字音樂更是喚醒了沉睡已久的中國市場。從互聯網誕生一開始,所有的一切都進入數字化時代,更追求“便利性”的國人,把原先的傳統形態打得粉碎,圖書、媒體皆是如此,音樂也不例外,根據國際唱片業協會《2017全球音樂報告數據顯示》,中國數字音樂占比高達96%。2015年,中國錄制音樂收入暴漲63.8%,在全球排名連升5個名次排名第14,2016年再刷高,排名第12,數字音樂功不可沒。而只看數字音樂的排名,中國市場已經可以進入全球前10。
全球視角下看中國音樂的可能性
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發展較為成熟的美國網絡音樂產業正向流媒體付費音樂演進。就模式上,可分為5種形式:純免費增值(Spotify),有限免費增值(Pandora),垂直付費(Apple Music),獨立付費(Deezer)和軟性捆綁付費模式(Amazon Prime Music)。
不過,無論哪種模式,都沒有逃脫“聽”音樂的單一。其實,如果“音樂”只是音樂,很容易遇到天花板。Pandora作為目前唯一一家上市的音樂平臺,卻依然難以擺脫虧損難題,被人稱為“Pandora式困境”,而Spotify也是如此。
Pandora2012-2017年Q1 營收與凈利潤
與之相比,起步較晚的中國音樂市場,反而誕生了一家盈利的數字音樂平臺——騰訊音樂娛樂集團。
如何能做到?
原因在于,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擺脫了“聽音樂”的單一性,以音樂為核心,不斷延展邊界,賦予音樂更多價值,也探索未來的多種可能性。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首創的數字專輯為例,雖然其本質上與國外的整張專輯下載的方式并無差別,但專屬銘牌、獨家禮盒、分享贈送等功能設計的加入,聽歌變得更有趣,用戶也更有滿足感,覺得物有所值甚至“超值”,正是如此,歌手發行數字專輯,很多粉絲往往會購買幾十、幾百張。
在更大的戰略層面,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在構建以“音樂”為核心的“泛娛樂生態”。彭迦信——曾任職騰訊游戲,現是騰訊音樂娛樂集團CEO ,他表示,游戲行業的很多經驗,音樂都是可以借鑒的:“騰訊游戲部門,歸屬‘互動娛樂事業群’,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也有‘娛樂’這兩個字,這是另一個借鑒的地方,泛娛樂化的生態。IP,也就是內容,很關鍵。拿到IP,做成游戲,然后通過做這個游戲,再做出很多周邊(產品),不斷延伸形成泛娛樂。從音樂角度來講是一樣的,我們希望把好的音樂IP延伸出去,讓它有更多的商業價值。”
隨著音樂場景化不斷擴展,在線K歌、音樂演出、音樂直播、音樂硬件等圍繞“內容”的衍生產業都成為潛在的商業機會。
彭迦信還表示,走上發展快車道的中國音樂,未來將呈現幾大趨勢,比如社交互動創造新的音樂消費方式、線上平臺提升線下體驗、技術創新打破傳統使用場景等等,“這些新的市場機遇,將給中國數字音樂市場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想象力和可能性”。
騰訊加持,中國音樂正在“出海”
如今,中國音樂這頭“沉睡的獅子”已經醒來,并且越來越有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如文章開始所說,來自中國的音樂平臺、來自中國的音樂人能夠參加“全球三大唱片展”之一的Music Matters,不是因為關系,而是因為實力。如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副總裁吳偉林說:“現在其實是比較驕傲,我們站在中國的立場,可以在其他的國家去討論。”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在過去幾年做的事情,是把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等國外的歌手和音樂作品帶到國內,而未來,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也希望能把中國的音樂帶到國外去,這次已經把兩位來自中國的原創音樂人——熱地樂隊和KAWA樂隊帶到了Music Matters這樣的國際舞臺上。
站在全球視角下,我們知道,這樣的愿望會更難實現。因為,一方面,在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的前提下,“漢語”歌曲首先就要跨越語言障礙;其次,受國民經濟文化水平發展水平的限制,中國依然是文化娛樂方式的進口國。因此,“走出去”比“引進來”更難。
但,情況正在慢慢改變。剛剛在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發行新專輯《6》并取得“鉆石唱片”認證的吳亦凡,去年一首單曲《July》奪得 iTunes 美國電子音樂榜單的第一位。
而對于接下來的發展重點,彭迦信介紹,在維護版權這一關鍵因素的基礎上,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將強化產品的社交屬性,而未來,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還將走出去,幫助唱片公司把作品發布到海外。
“走出去可能現在還沒那么快,但我們已經在嘗試了,我們把外面的東西代理進來,在中國分發,同時我們也幫助中國的音樂公司把他們很好的內容發布到國外,我們可以發布一些音樂到華人的社區里,有些時候我們也可以把更多東西發布到其他的音樂平臺上,我覺得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