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音樂的朋友們肯定或多或少會關注國外的一些頒獎典禮或者音樂會,關注多了也許就會發現:能在國外舞臺登場演出的似乎都是民族唱法歌手,而流行歌手則是少之又少。這到底是為什么?悟空問答上的網友們給大家帶來了他們的見解:
民族音樂經常受邀登上國外音樂節舞臺,為什么華語流行音樂卻很少?
答主:@Edwin歐美音樂瘋(音樂評論人)
其實這個問題總的概括起來用一句話就能解答了,那就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1.民族音樂登上國外音樂節舞臺的原因
民族音樂作為民族文化的一個分支,往往最能代表某一個地區人民的審美和文化。因為這個特殊的屬性因而使得民族音樂(或者民族文化)顯得格外珍貴。因為它的出現不僅僅是音樂的發展,也是對當地勞動人民群眾生活狀態最真實的反應。
中國的民族音樂更是種類繁多,有些作品依靠極具特點的民族樂器顯得格外動聽,有些高亢的山歌更憑借極具原生態的質感讓人贊嘆。這些音樂與流行音樂不同是最直接的中國某個地區人民生活,勞動和文化的最直接縮影,因而尤為珍貴。作為任何一個海外觀眾,當他們想要了解中國的文化時,他們更大興趣不是了解原本他們就熟知的流行文化,而是看到中國最本質最別具一格的DNA。因而這時候民族音樂相比流行音樂會是一個更好的窗口。
2.華語流行音樂走出國門難
流行音樂是現代流行文化的重要分支之一,而流行文化其實總的來說還是以歐美為重心開始席卷世界的。所以某種程度上是種舶來品。因而不論從發展的時長還是發展的專業程度華語流行音樂都是無法與歐美流行音樂相比的。這也就使得華語流行音樂在歌曲創作,音樂制作等多個方面都并不能成為最棒的音樂。因而當海外的的觀眾觀看音樂表演時,或許華語流行音樂的質量并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
流行音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呈現載體就是語言。一首好的流行音樂作品除了旋律要棒,還有一點就是歌詞內容一定要出彩。而歌詞一定是要借助語言進行傳遞的。在當今社會全球使用最廣的語言還是英語。因而當一首英文歌曲發行后,我們能看到它在全世界的走紅。但是中文的適應范圍則更大程度局限在中國地區和亞洲國家內。因而在進行傳播時其廣度受到很大程度的局限。因而很多海外觀眾并沒有接觸過華語流行音樂,這也讓他們在欣賞華語流行音樂時難以建立共鳴。
答主:@鄧柯(樂評人)
流行音樂和民族音樂(以及古典音樂)的本質區別在于:流行音樂是在現代傳媒網絡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商業音樂。一個國家流行音樂水準如何,不僅取決于其音樂制作與表演能力,也取決與其大眾傳媒網絡以及相關的娛樂商業領域的發展水準。
流行音樂是一個產業,它不是靠涌現一兩個優秀的歌手、樂手、詞曲作者就能發展起來的,它需要一個完備的產業鏈:比如音樂產業內部的、人才培養機制、經紀機制、版權保護與運營機制,以及和音樂產業相關的傳播推廣業務、影視開發業務、授權與衍生品運營業務,等等。
中國有一些優秀的音樂人在某一些具體的作品或者環節上達到了世界級的水準,比如崔健很早就得到了西方媒體的關注,90年代就受邀到英國演出。但因為我們缺乏成體系的運營包裝與推廣能力,沒有足夠的大眾傳媒話語權和足夠的資本作為后盾,所以無法把優秀的音樂人持續運營包裝成具有世界性影響力的藝人。所以中國流行音樂到現在也缺乏足夠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而民族音樂情況則有差異。當然民族音樂現在也要通過商業化的方式運營,但總體看來,其產業規模和商業化程度遠比不上流行音樂。換言之,民族音樂并不像流行音樂那樣倚賴媒體宣傳與商業包裝,民族音樂作品中,對藝術性、文化性的要求,某種程度上要高于對其商業潛力的要求。所以,即便缺乏足夠的商業包裝和推廣,假如你的音樂足夠好、足夠有吸引力,一樣可以得到一定范圍的認可。
當然,很多中國的民族音樂人在世界范圍內擁有很多聽眾,他們常會受邀在各個國家的音樂節上演出。但他們這種「受歡迎」,還是小范圍的,還是局限在小眾文藝愛好者圈子內的,和那種具有公眾影響力、具有商業號召力的「受歡迎」是不一樣的。
中國是文化大國,但不是文化產業大國(起碼現在不是)。中國有優秀的傳統文化、民族藝術,這些傳統文藝在世界的文藝愛好者的小圈子里,是有影響力的。但在主流的文化娛樂產業里,中國流行音樂的整體水準,還和歐美發達國家有差異,還沒有得到世界級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