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網綜處于瘋狂生長的黃金期,各視頻網站也寄希望于以龐大的基數吸引更多網絡觀眾的目光。從已公布的節目來看,2017年全網綜藝共計108檔,其中愛奇藝自制網綜33檔拔得頭籌,芒果TV22檔、騰訊視頻20檔緊隨其后。
而在眾多網絡受眾群體中,網綜以創作空間自由、氣氛輕松、節奏較快的特點,將目標受眾偏向于年輕用戶。因此,年輕人能否買賬便成為網綜是否成功的衡量標準之一。出于貼近年輕人的喜好,從節目模式,到環節設置,網綜逐漸消磨掉新鮮感,形成了“無厘頭+大尺度”的套路,造成市場進入平靜的待開發時期。
于每周三、四晚8點上線的《大學生來了》第二季是愛奇藝今夏推出的一檔自制網綜。從微指數來看,19-24歲的觀眾以33.46%的占比,成為該節目的主體受眾,真可謂是“大學生來看了”。那么,《大學生來了》第二季究竟是怎樣鎖定年輕用戶的“觀看時間”呢?
綜N代要“坐享其成”,更要制造“驚喜的味道”
與靠單打獨斗冒出頭的新節目不同,“綜N代”往往在未播出時就被廣泛關注、寄予厚望,《大學生來了》第二季自然也不例外。
確實,從爆款網綜發展為“綜N代”是一檔節目實現價值最大化的終南捷徑,而龐大的粉絲基礎也令其對收視效果“坐享其成”。但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年輕觀眾,同時也會輕易拋棄陳舊的節目樣式,“熟悉的配方”必然要創造出“驚喜的味道”,才能使觀眾保有活力、持續收看。
相比重娛樂輕態度的跟風節目,《大學生來了》別出心裁地定位為“極致青春觀點秀”。不僅僅是網綜市場,對于傳統綜藝來說,這類節目都是鳳毛麟角,還匯聚了段子手主持、不同類型的大學生、互聯網新潮元素。同時,它也不是一檔簡單的談話節目,《大學生來了》將大學生活中最現實的話題網羅其中,如大學選專業、每月生活費、奇葩室友等這些每個大學生都會遇到且感興趣的元素都放在節目中討論,可以看出節目組在求新求異之外,更關注節目對于目標受眾的實用性。
《大學生來了》第二季在保留極致青春觀點秀的節目核心的基礎上,進行了更加年輕化、多樣化的創新。值得一提的是,它摒棄了第一季中半開放式的舞臺設計,創造性地啟用了沉浸式舞臺,它打破了主持人和嘉賓在舞臺中心、意見團淪為背景板的觀演方式,而是采取了互動式的體驗,意見團在整個空間中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想要表達的方式和追隨的意見,現場產生的意見碰撞更加激烈,而愈有態度的觀點則力量愈顯。
據了解,《大學生來了》第二季意見團的成員選拔自全國2038所高校,他們涵蓋了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藝術學等各類學科背景,并且成長于不同家庭環境,不僅思維方式迥異,表達觀點也千奇百怪。比如,冉高鳴嘴快且幽默、宋美娜講段子撩妹、楊亙機智靈活......
大張偉和張大大的主持搭配魔性跳脫,兩人有默契、敢自黑,甚至會和嘉賓打嘴炮。大張偉與生俱來的幽默感使其具有豐富的聯想力,能夠將較平抒直述的表達變成段子拋出來,保持氣氛的活躍度。張大大在與大張偉相互配合、兼顧節目效果的同時,還能很好地cue流程、把控節目秩序。
所以,《大學生來了》第二季能夠在眾多網綜中突圍,顯示出良好品相,源于其對節目多樣性的開發和源源不斷的新鮮感。內容、陣容、舞臺等反套路的設計,實現了年輕觀眾對于未知嘗新的渴望。
將現實話題注入網絡基因,做大學生領域里的態度網綜
對于觀點表達類節目來講,常常面臨著可用話題枯竭,大家拼的就是老梗開出新花,之所以一直沒有爆款出現,就是因為觀眾的要求向來是不求有新意,只要有心意。“梗”不怕老,怕的是又老梗、又不真實、還不創新。
而《大學生來了》第二季卻不會有這樣的問題存在,它的節目設置和話題內容在現實性的基礎上注入網絡基因,直指大學生受眾,在大學生于成人世界觀的碰撞中,傳達出同樣情境下的正確處理態度。
類別 | 話題 | 嘉賓 |
第一期 | 大學生活費多少夠用 | 撒貝寧 |
第二期 | 你的專業是你媽選的嗎 | 撒貝寧 |
第三期 | 不一樣的小眾文化 | 李誕、池子 |
第四期 | 校園里刮起嘻哈風 | 李誕、池子 |
第五期 | 憑什么靠直播月入百萬 | 郭麒麟 |
第六期 | 整容是不是大學必修課 | 喬欣 |
第七期 | 爸媽是為你好吐槽大會 | 巴圖 |
第八期 | 朋友圈過這么好你信嗎 | 沈凌 |
第九期 | 校園常見的四種霸凌 | 王偉忠 |
第十期 | 體校生更有男子氣概嗎 | 郭麒麟 |
第十一期 | 大學翹課那些事兒 | 董思成 |
第十二期 | 男女之間的雙重標準 | 鬼鬼 |
第十三期 | 大學生做微商合理嗎 | 于小彤 |
第十四期 | 大學里的那些奇葩室友 | X玖少年團 |
第十五期 | 戀愛真的需要套路嗎 | 張雪迎、郭俊辰 |
第十六期 | 大學生找工作該注意啥 | 李湘 |
第十七期 | 追星族的那些小秘密 | 炎亞綸 |
第十八期 | 又沒礙著誰單身有錯嗎 | 王一博、徐浩 |
第十九期 | 新生入學指南 | 金晨 |
仔細梳理《大學生來了》第二季已播出的單期話題和明星嘉賓,發現除了大學生們萬年不變的關心話題:生活費、翹課、室友、單身等接地氣的話題外,還有直播、整容、微商等當下最新潮的話題。
更重要的是,該節目不光做到了嘉賓和意見團自由的意見表達,更讓大學生們擺正了在特定環境中的正確態度。比如,在“追星族的那些小秘密”一期中,大家在探討不同的應援特色之外,更關心的是追私行為的傷害和偶像的正能量作用,以及正確追星的方式。
除此之外,該節目在嘉賓選擇上傾向于與單期話題的匹配程度,例如找老板李湘來聊大學生找工作應該注意的問題,找全國觀眾都知道“他媽是為他好”的巴圖談談爸媽是為你好吐槽大會。他們在明星之外的特殊身份使其能夠設身處地為大學生提出一些建設性的建議,貼切務實,體現出其最大價值。
大到整期話題的設置、小到某個論點的安排都將與大學生的貼近性放到最大。而對于節目的調性而言,融入了必不可少的網絡基因,通過2-3秒一次的花字、配合氣氛的音效等,讓節目輕松且走心。
不講 “套路”講心意,視頻網站如何破冰而行
如果說異軍突起的《中國有嘻哈》讓觀眾突然了解了這個音樂類型和這批音樂人,那么,《大學生來了》第二季就讓我們突然發現其實我們并不了解真正的大學生和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即使網綜希望能夠覆蓋所有的年輕受眾,但《大學生來了》第二季的初心就只是面對大學生群體,從而將全部注意力放在19-24歲的人群。
大學生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正在接受著高等教育,是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群體,代表著最先進的流行文化。但他們還未走進社會,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尚未成形,與成人的觀念常常產生沖突和碰撞。
而視頻網站作為最新潮的傳播媒體,創新力更強、敏銳度更高。網綜又以其放得開、易理解的特點,與90后乃至95后理念更為融合。出乎意料的是,在《大學生來了》之前沒有一檔以大學生為主體的網綜出現。因為大學生想法新、腦洞大、有激情,平淡無奇的內容很難吸引其注意力;大學生素人沒有上鏡經驗,表達內容略顯稚嫩。
可視頻網站卻忽略了,大學生也是一個普通人群體,他們關心生活化的內容,也代表一個時代不同的聲音。在成年卻未自立的這個年齡段,一方面,他們希望塑造出更完善的自己,實現自身價值;另一方面,他們渴望受到他人的關注,發出自己的聲音。《大學生來了》第二季給了大學生們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他們聽到的不僅僅是月底怎樣省錢、翹課如何逃避點名,更是在驗證自身所持的觀點是否與最終探討的結果有所偏頗。
該節目末尾設置了一個名為“炫邁持久吐槽區”的板塊,用吐槽的形式來抒發內心所想本就是年輕人容易接受、并且喜歡的方式,當它成為節目結束后嘉賓、意見團總結本期自己態度的載體時,就有了更加深遠的含義。有些人會通過大家的討論而改變自己原本錯誤的觀點,但另一些人也會保留自己的想法。是否靠譜,重要的是隨性、自我的直接表達態度,對很多大學生受眾而言,節目不僅可以跟好玩好笑掛鉤,還能透視內心。
與該節目的制作初心相同,視頻網站想要避免同質化,實現反套路破冰而行,就要牢牢鎖定垂直領域的受眾,善于發揮其創新力和敏銳度,不從熱搜榜中找靈感,而在生活中問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