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扇、一柱香、深夜街頭一本書,這些在《曉說2017》《圓桌派2》和《一千零一夜》中出現的場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跟時下舞美浮華、明星扎堆、模式出奇的大眾網綜相比,文化類節目要“輕”得多,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它們收獲了最“重”的口碑。據骨朵2017上半年網綜表現數據顯示,短短六個月內出現了三部豆瓣評分9分以上的節目,其中《聽說2》評分高達9.4、《圓桌派2》9.2,而豆瓣評分TOP10的網綜中,文化類就占了5席,且均出自優酷。
文化類節目也因此被公認為“小而美”,因為跟播放量動輒數以十億計的大眾爆款相比,文化節目“真的不容易”,招商難以和大眾類網綜相提并論,播放量也沒法比,單季往往只有幾千萬。不過,從今年起,這一“尷尬”正在被打破。上榜的5款節目中《曉說2017》《圓桌派2》《了不起的匠人2》都是上線僅4個月就跨越了億級門檻,并在招商上獲得金主持續追隨,垂直爆品終于走出“高冷”圍城。
是因為人們厭倦了娛樂快餐而開始追求精神滋養?是因為看膩了喧嘩造作而想要體驗真實的溫度?還是因為今天的文化節目真的有什么不同?作為垂直爆款,特別是文化網綜的扛把子,優酷說就是要解決觀眾的“靈魂饑渴癥”,我們卻發現,它實際上是用了年輕人喜歡的表達把他們勾進了“泛文化”的領地。
毫無模式可言的文化清談靠什么讓人欲罷不能回味無窮?
《曉說2017》里高曉松全程一個人搖一把扇,《一千零一夜》里梁文道深夜街頭漫步拿著一本書,《聽說2》里馬世芳一張臉對著一支麥克風,《局部》中陳丹青抽著煙講一幅畫,這些在豆瓣網友心中神一樣的節目哪有什么模式可言,它們在形式上都太純粹了。
但這些節目跟以往高而冷、深而遠、拼記憶比學識的百家類節目又有明顯的不同。“水滸傳是爹,金瓶梅是娘,紅樓夢是女兒”,聽矮大緊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侃侃而談,你會發現他倒的不是陳芝麻爛谷子的‘知’,而是歲月磨礪下的“識”,不端不裝,如此接地氣也難怪曉說粉們紛紛表示有生之年竟get到了高曉松的顏。
《聽說》從第一季到第二季都保持了9+的高分水準,表面上是聽音樂講故事,實際上當你看完網友評論的時候,你會發現,這是一個表達和治愈情緒的節目,因為“聽著聽著,心就靜了”。比方說,在《聽說》聽《何日君再來》,你會因為亂世的小確幸而不再任性,更加珍惜當下。
播放量超1.3億的《了不起的匠人2》用年輕人喜歡的時尚風格展現了傳統題材,用快節奏的15分鐘講述極慢的手藝生活,通過一件件手作的誕生傳遞東方審美和處世哲學。大部分年輕人是因為志玲姐姐去看這個節目,但最后一定是因為透射出的執著和東方韻味而愛上這個節目。
智慧下沉、知識降維、用人話“勾搭”年輕人
在最近的一期節目中,《圓桌派2》的馬未都帶著他的“網紅貓”觀復貓黃槍槍跟竇文濤、梁文道、蔣方舟聊起了《吸貓:喵星人的愛與哀愁》。貓性是屬于互聯網的,貓和人的關系像是開放式的婚姻,看似高冷實則鐘情……這些觀點隨即引發“貓奴”們的共鳴。貼近大眾生活的通俗話題不止于此,還有“失眠:缺覺時代怎么破”、“演員是不是要跨出舒適區,討好觀眾”等等。
梁文道曾在節目中就“朝九晚五的上班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年輕人不是不喜歡上班,而是不喜歡在那種組織化環境中生活”,觀眾頻頻彈幕點贊 “戳心了”。你會發現,圍繞一個話題的延展、發散、解構和提煉,一群學者老炮圍爐熱聊的《圓桌派》用說人話的方式把智慧下沉,知識降維融入普通大眾生活,反而引起更多共鳴。這也是為什么到了第二季《圓桌派》口碑不降反升,從8.8到9.2,且兩季播放量均破億。
有人說文化類節目的復興是因為《朗讀者》和《中國詩詞大會》在電視臺的高曝光,而實際上追溯文化節目的創新,視頻網站首當其沖。早在2012年,當優酷聯手高曉松推出《曉說》后,視頻平臺的文化節目就層出不窮。羅振宇的《羅輯思維》、梁冬的《梁言》、袁騰飛的《袁游》、宋鴻兵的《鴻觀》以及包括了《一千零一夜》《局部》《聽說》在內的“看理想”,互聯網上的文化節目談天說地、活色生香。
2017年年中優酷公布了“泛文化”戰略,用更白話的表達方式做文化節目。50位國內外的文化大咖將共同打造20多檔泛文化節目,范圍也從脫口秀、紀錄片擴展到了輕綜藝和真人秀。其中觀復博物館創始人馬未都講述以物為證、穿越歷史與當下的《觀復嘟嘟》,跟隨陳丹青行走全球、從細節洞察藝術傳奇的《局部》,由吳曉波集結10位新銳匠人在60天之內沖擊淘寶千萬銷量成就夢想的《造物者》,以及尋覓大匠、見證傳統手藝變時尚爆款的《你好!老傢伙》……,都非常值得期待。
高而不冷的泛文化類節目正在成為新的流量來源,在新的圈層下捕捉新的情緒,超級網綜的頭部內容外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垂直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