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剛剛落下帷幕,來自100多個國家的各界嘉賓齊聚北京,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獻計獻策,共同期待這一世紀工程造福各國人民。在這重要的歷史文化時期,作為一個民族文藝工作者,蒙古族之花烏蘭圖雅積極響應號召,竭盡全力為傳播民族文化、民族聲音、民族精神而努力。近日,她為“一帶一路”獻禮的單曲《絲綢之路》入選2017年國家體育總局推廣標準廣場舞曲,這是繼烏蘭圖雅代表作《站在草原望北京》和《草原情懷》后再次入選的廣場舞曲。
眾所周知,“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古絲綢之路綿亙萬里,延續千年,積淀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這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一帶一路”的提出就是要建設一條互尊互信之路,一條合作共贏之路,一條文明互鑒之路。文化則是推動“一帶一路”開放合作平臺建設,提供多方主動參與、長久、可持續建設和后續動力的重要資源。而藝術又是文化認同重要的感知手段、表達媒介和工具。民族藝術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具有促進社會和諧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價值和意義,能夠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貢獻更為完善的文化拼圖。
正是基于上述戰略指導和精神,蒙古族之花烏蘭圖雅在認真學習了“一帶一路”文化傳播重要性和民族藝術不可缺失的必要性后,認真結合自身特點,同時融合了絲綢之路重要地域——西域特色,創造性地引入廣場舞曲的制作和演唱中,打造出了目前國家體育總局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的廣場舞曲中唯一一首富有西域風情的金曲。
古絲綢之路是兩漢時期中國古人開創的以洛陽、長安為起點,連接東西方文明的陸上貿易和文化交流通道,同時也是亞歐大陸經濟整合戰略。西域自古以來就與絲綢之路沿線地區有著密切的文化互動,與聚居在絲綢之路沿線眾多民族的文化形態有交流和碰撞,繼而形成了豐富的西域民族樂器、西域民族音樂特色。《絲綢之路》就是一個將民族音樂與現代音樂高效結合的作品,由譙達摩作詞,李凱稠作曲,烏蘭圖雅演唱。創作者用簡潔的語言將這條從古至今溝通中西方政治、經濟、文化和思想的絲綢之路濃縮在短短的歌詞中,用現代的音樂符號把極具西域特色的歷史畫卷描繪在每個人眼前,而“蒙古之花”烏蘭圖雅總是能將民族底色與現代流行達成一種巧妙的融合,碰撞出獨特的時尚氣息并完美地呈現出來。這首歌將帶你了解絲綢之路的前世今生,領略它獨具魅力的神秘力量。
這首歌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體現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讓我們搭載“一帶一路”的世紀快車,通過廣場舞曲的強大推廣力量,將歌曲的民族文化和絲路精神傳播到沿途的每一個國家、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