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以網絡大電影(以下簡稱「網大」)發行業務起家的映美傳媒獲得了由君聯資本領投、北廣文資歌華跟投的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這是他們成立一年多來拿到的第三輪融資。
資本市場的認可跟映美發展一年多來的成績有關。在過去的2016年,映美聯合多家出品公司和制作團隊,宣發和出品了60多部網大。其中百萬量級成本投入的《不良女警》收獲了愛奇藝的千萬票房分賬收入,成為賀歲檔網絡票房贏家。而與《余罪》班底合作的《站住!別跑!》率先嘗試網劇網大聯動模式,上線首周票房破千萬,這兩部作品也雙雙進入了愛奇藝年度網絡大電影總票房榜TOP20。
和傳統電影市場一樣,票房收入也是衡量一部網大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但是跟動輒幾十塊甚至上百塊的電影票價不同,目前網大的票房收入是由視頻網站的付費會員(包括月卡和年卡)以及5塊錢的單片點播費構成的。而這樣的收費方式也吸引了大量90后甚至95后的年輕人——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的他們早已習慣在互聯網上消費內容。
事實上,網大這個市場正是視頻平臺在建設和推進會員付費體系時所催生出來的。2014年就推出網大作品的愛奇藝則是這個市場的先行者。
「愛奇藝在付費會員體系的建設上非常有前瞻性」吳延告訴《接招》。
吳延2011年加入愛奇藝,擔任高級營銷總監。在此之前,他是優酷的營銷總監。這些工作履歷也直接影響了吳延對創業方向的選擇,他親身經歷了視頻網站在十年中的快速崛起,更重要的是看到了網大的機會。
但是真正開始創業后,吳延及其創始團隊還是處在賽道選擇的焦慮當中。
「雖說這時候網大開始越來越熱,涌現的作品越來越多,但作為創業者我們也根本無法預測其在明年乃至后年的漲幅,也不知道自己所做的投入和決策是否能被市場大勢驗證,如果這個行業像2015年的O2O創業潮那樣,在大的方向上出了問題,那么身處其中的公司就會非常被動,畢竟創業公司能走多遠取決于行業的選擇。」
其實,這也不光是吳延的擔憂。即使到了2016年年初,網大的宣發業務依然不被業界看好。因為在整個2015年,市場上出現的網大也不過四百多部,「片源少、視頻平臺集中,發行公司很難介入」是當時的普遍認知。
不過很快,吳延的這種焦慮在2016年1月得到了緩解,其第一部作品《不良女警》大獲成功。而在隨后的時間里,網大更是迎來了徹底爆發,到2016年年底,全網的網大作品有2500多部。
網大在數量上的不斷加速也刷新了業界的認知:各大視頻平臺發現了發行方的價值,因為發行方既可以幫助視頻平臺篩選內容,同時優質的內容也有助于會員拉新。對CP來說,發行公司為他們賺取了更多利潤。對映美這樣的發行方來說,這同樣也是建立品牌的好機會。
出品以及發行的第一部作品便成爆款也跟映美創始團隊的背景有關。「我的幾個合伙人都是原來在優酷和愛奇藝時的老同事,他們對各大視頻平臺的底層邏輯、運營方式和產品結構都有很深的了解,所以在選擇題材、制定宣發策略以及投資出品上都有豐富的經驗。」
「像《不良女警》這部作品首先我們在選題上把握的很準,它是以愛情為主打,融合動作、喜劇、刑偵等元素,在當時算是領先市場半步的網大作品,而且又恰好趕上了春節檔的流量高峰期。」
在吳延看來,在網大題材上,「領先市場半步」是非常重要的。
他以二次元題材舉例,在2015年,這個題材在整個影視劇市場上是沒有爆款的,即使有人嘗試,最終也失敗了。這主要是因為當時市場的文化認同度不夠。但是到了2016年,先是年初有《太子妃升職記》,這是典型的「跨次元」,后半年又出現了「破次元」的《微微一笑很傾城》,而且兩部都很成功。
「這說明二次元題材在這兩個時間節點是被市場認可的,根據這一判斷,我們在《太子妃升職記》播出后的5月份做了『跨次元』題材的《乒乓俠》,最后果不其然也火了。這個時間點很重要,如果8月份去做的話,可能就失敗了。因為整個內容產業都是有周期性的。作為CP,最好在市場趨勢基本形成的時候,推出類似作品。」
當然,有周期性的不只是內容本身。對網大來說,它的制作和宣傳同樣需要周期,而且相比傳統電影,這個周期會短得多。比如《不良女警》這部網大,它的制作和宣傳周期加起來總共只有3個月時間,而絕大部分網大的制作周期為3-6個月,宣傳期甚至只是在上線前3周而已。
在吳延看來,網大本身就是一個以數據驅動為核心的行業,「對映美來說,尤其如此」。這個數據體現在CP孵化、IP塑造、出品宣發、商業衍生等方方面面。
2016年10月,為了應對激增的網大數量以及短平快的傳播方式,映美推出了以微信公眾號為主要服務載體的「網絡院線數據平臺」,通過這套系統,人們可以快速查看網大單片的播放情況、播放榜單、全網播放量走勢與分布等片方、投資人關心的數據。
這套類似于「貓眼」的系統在提升了行業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映美的決策以及投入成本,提升了單部片子的付費轉化率。
比如在制作成本的考量上,與《余罪》團隊合作《站住!別跑!》時,吳延最擔心的就是如何把握平衡度。「既想做榜樣,又不能做先烈。要做市場的榜樣就要加大投入,但是如果市場給不了想象的預期,就成了先烈。」
現在,CP們則有了行業數據作為參考依據。「2015年的時候,網大的制作成本在幾十萬的水平,去年成本已經攀升到了100-300萬之間,到了今年,千萬級別的網大也開始出現了。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盈利項目越來越少,網大公司在公布片單計劃時更應該以數據為參考。」
而就現階段百萬級別的制作成本來說,用60分鐘左右講故事的網大則算得上是快消品。相比于精品網劇和院線大電影,網大所承載的內容強度要小的多,制作上也比較簡單。但是它也有優勢,比如題材上會更具備包容性,二次元、魔幻等都能找到足量的細分人群,另外網大對熱點事件的反應更快。
這些因素也決定了網大的主要受眾群體,在現階段來講,那就是二三四線城市的年輕人,因為他們有更多的閑暇時間以及對相應題材的消費能力。而對網大出品方和制作方們來說,這個擁有數億用戶規模的市場無疑是一座富礦,誰布局更早,誰能用批量化的生產方式去收割這個市場,誰就有可能在垂直細分的領域創新領跑。
對映美來說,經歷了2016年網大市場的爆發,在宣發業務積累了一定行業資源后,他們也更多的向出品、投資等產業上下游板塊延展。比如去尋找更好的制作團隊,發掘具備潛力的IP進行開發等。
Q 一個熱門題材出現背后的市場規律和邏輯是什么?
吳:看你怎么關注這個行業的發展,這有點像蘋果每年的新品發布會,他們會根據手機的市場趨勢去發布新的功能或者設計。另外也有很多典型性公司或者創新性的公司,也會去做市場規律方面的研究。
因為市場需求是不斷被滿足和不斷被激發的過程,當現有的需求被滿足,肯定會有新的需求被挖掘出來。這些新的需求是可以通過一些領先性的文化風向標去做判斷的。
為什么科技產品、每年的四大時裝周,包括現在的互聯網產品,他們能提前判斷市場的趨勢?比如說羅輯思維,他們在知識付費時代率先跑了出來,這跟他們在這個領域的長期耕耘是有關系的,他們對目標人群的消費行為判斷是非常準的。這是背后的市場邏輯。
Q 題材相對來說是存量的,怎么去規避重復、套路給觀眾帶來的厭倦感?
吳:題材的套路化問題是肯定的,像整個中國影視行業幾十年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大的品類是不會變的,因為本身就那些題材。所變化的是呈現作品的新元素與或者新方式,比如文字、對白、編劇會根據文化潮流的改變不斷升級;美術、攝影、燈光等會根據技術的發展,有更好的表達效果。
在構成這個體系的組織里,大的框架不會改變,但是小的構成細胞會有調整。對網大來說,無非是在大的品類題材上去做細分調整,比如說在古裝劇里加入穿越的元素,加入玄幻的因素等。所以現在行業中沒人在大的題材上去做創新,都是聚焦在細分領域做微創新。比方說去年特別火的神劇《余罪》,它就用了一種更有創新的方式去展現,突破了人們心中常規的警察形象。
Q 怎么去捕捉二、三線等城市的年輕人,流量獲取的方式有哪些?
吳:除了傳統院線要做的口碑傳播、品牌傳播外。流量主要來自三個渠道。第一是視頻網站本身自有流量,第二是我們從線上其他地方導入的流量,第三是線下活動的流量導入。
線上流量包括現在年輕人愛去的一些網站、社交媒體等,如果是偏男性向的題材,我們會去游戲網站、軍事社區等;如果是女性向題材,就去購物網站、化妝品社區等。我們會去看他們在關注什么,有什么熱點,這些都是開放渠道。線下流量的話主要是指各種線下發布會等。
Q 以數據為導向進行拍攝的話,是否會和制作團隊中的人有沖突,比如導演、制片人之類的?
吳:首先,不存在說服的問題。文化市場是一個非標市場,它就是包羅萬象的。總會有一些制作團隊認可用數據作為參考的方式去進行創作,也會有不認可的,但是沒關系,我們就選擇認可這種方式的團隊來進行合作。不認可數據為指導的團隊也有可能做出爆款。比如他們有的人擅長做喜劇,有的人擅長做武俠,但讓他們做都市或者刑偵之類的也做不出來。所以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合適的、思路大致吻合的合作伙伴,共同去開發自己得心應手的產品就好了。
Q 除了票房分賬,映美的其他收入渠道有哪些?這些收益的構成比是怎樣的?
吳:主要由三方面構成。第一方面是在投資一部片子的時候,投資出品上的收益。第二方面是拿的宣發上的服務費。第三方面是為片子做招商、做植入廣告時所拿的營銷分賬,比如我們促成了唯品會、蒙牛、中信等知名公司在網劇、尤其是網大中的首例大規模品牌植入。也從早期的一個項目幾萬塊錢,到后期幾十萬,到現在已經出現上百萬的植入,就是這么一個過程。
在收益構成比上,宣發能占到一半左右。當然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們加大了在內容上的投資,去年的情況大概是40%、30%、30%。
Q 現在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這種女性向的題材非常火,你認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跟女權主義等東西相關嗎?
吳:這是題材多元化的必經之路吧,當一些品類被開發完的時候,新的品類就會被開發出來。因為最早的題材可能比較適合男性人群,比如說武俠的、玄幻的等,那時候都市、愛情、文藝的題材比較少一點。
所以當男性的品類被開發完之后,那女性的品類會被陸陸續續的開發。在這個過程中,自然就帶動了女性觀影流量的上漲,這是一個自然的市場驅動。我不認為女性向題材跟女權主義的影響有關,因為女性的空閑時間多,可是分流女性的產品也多,她們還有購物網站,還有美妝網站,甚至孩子教育的網站等,所以還是得看最終是否適合。
Q 如果讓你采訪一個創業者的話,你會采訪誰?
吳:稻盛和夫。我讀他的書比較多,每讀一次,都會有新的收獲。感覺就像海洋一樣,如果能見面溝通學習的話,我覺得從格局和價值觀上來講,都會是很大的推動。
記者丨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