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產劇淪為神劇的不在少數,夸張的表揚、雷人的臺詞,使得國產劇屢被吐槽。特別是臺詞的奇葩,甚至到不忍直視地步。
“我爺爺九歲的時候被日本鬼子殘忍的殺害了,我恨日本鬼子” “同志們,抗日戰爭已經第七個年頭了,還有最后一年,大家一定不要放棄。” “我千里迢迢來到北平是為了找藥,我舍弟的愛人得了重病。”這樣一些違反常識,漏洞百出的臺詞充斥在國產劇中,讓國產劇市場愈發式微。
這些奇葩臺詞來源于哪里?恐怕要歸責于編劇。為了迎合粉絲的喜好,為了植入廣告,編劇的資本化、商業化,編劇的失真是國產劇越來越看不下去的重要原因之一,雖然也有很多編劇是被逼無奈,但沒有底線的工作方式經常有各式各樣的借口,行業現狀就是沒有人尊重文學或文字本身。口水劇、廣告劇會迎合一部分受眾的胃口,成為短時間內的話題,但是長久下來,是國產劇的話語缺失,常常成為被吐槽的對象。
作為一名編劇,李不安曾因為“話語權”的缺失,放棄過多次編劇的機會,在她看來,電視劇電影給予人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感受,潛移默化的內容很可能影響著受眾的三觀。違反常識、嘩眾取寵,又或者是黑暗反動、悲觀低俗的內容對于受眾的影響都是極大的,而這些在李不安的作品中都不曾出現。
李不安的故事,來源于生活,用文學的筆觸,將生活中的家長里短鮮活的表現出來,充滿趣味,又意蘊長遠。故事中有她對生活的對社會對人生的感觀認識,但是更多的是真實的細節,是被生活原本的粗糙和枯燥。這也是李不安的故事受到越來越多人歡迎的原因,因為我們身處生活,也不曾停下來看看它本來的模樣,幻想著虛境,卻不曾發現自己的經歷更加戲劇化,我們都忽略了離我們最近的劇本。微信公眾號【李不安】是李不安與人分享故事的地方,其實每個人都是編劇,即便這個金錢至上的時代,我們依然有邁不過去的情感過往。
有媒體報道稱,近日有知名文藝片導演正在與李不安洽談合作事宜,李不安的故事將被搬上大熒幕,目前國產電影粗制濫造的大形勢下,惡搞風居流行榜高位不下,不知道平凡的故事會不會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從講故事的方式上體會李不安,她的確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這種不一樣到底能不能脫穎而出,打動似微塵的你我,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