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和計算,我們能夠知道什么樣的題材和類型有市場,為影視劇創作提供方向。”這是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北京小土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祝金甫在“2017春季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上提出的影視大數據應用新方向。
近幾年,獲準發行的國產電視劇越來越愛“扎堆”,在題材上呈現出高度集中的趨勢。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和2015年,取得《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劇目中,當代都市類題材、近代革命類題材、近代傳記類題材和古代傳奇類題材數量最多,2015年總占比達到了72%,2016上半年相比于2015上半年情感倫理類電視劇比例有所減少,但都市情感劇類型劇目仍占半數,古裝劇占比相比去年有所增加。如此,題材高度集中,造成了跟風創作、扎堆播出、劇情同質化的現象,不但觀眾產生了審美疲勞,出品方和制片公司也苦于題材的選擇沒有方向。
就拿戰爭類型的影視作品來說,在國產劇中,抗戰題材的電視劇每年都是一抓一大把,逢重大節慶,比如建黨、建軍、抗戰勝利等紀念日,更是扎堆的播。但是作品的質量卻參差不齊,各種“辣眼睛”的“神劇”、“雷劇”層出不窮,于是收視和口碑好的作品就成了香餑餑,能被各家電視臺翻來覆去播出幾十次、幾百次!
“只是一味的‘打鬼子’,已經不能滿足觀眾的需求了,如果在題材上沒有任何創新和改變,那么觀眾會越來越不愿意‘買單’。”祝金甫博士說。其實所謂的題材創新,不是做出之前完全沒有的題材,而是以全新的角度和切入點,對題材進行二度開發。
那么如何判斷什么樣的題材更有市場,挖掘影視劇題材的新角度呢?——利用大數據分析。
“通過對相關數據的統計、分析和計算,我們不僅能了解影視市場的現狀,也可以判斷市場需求在哪里,什么樣的題材更有市場。” 在影視大數據領域擁有超過十年研究與積累經驗的祝博士說。
同樣是以戰爭類型為例,振興民族精神和民族氣概的當代軍旅題材作品,肯定是受觀眾歡迎的。這是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計算,結合我國國情與社會現狀、受眾心理等諸多因素做出的預判。各臺都在“打鬼子”,觀眾已經不愛看了,相比之下,當代軍旅題材作品的數量占比卻非常低的,而且都是圍繞軍旅生活、和平年代軍人對自身價值的追尋等內容展開,反映當代軍人的英雄精神的題材劇是一個研究方向,而且十八大以來,我國一直提倡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現在,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具有平等地位,我們崇尚和平,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在釣魚島、“南海仲裁”以及當下“薩德”事件的影響下,國人的這種思想變得更加強烈,貼合大眾心理訴求的題材,正是市場所需要的,《湄公河行動》《戰狼》等影片的脫穎而出正印證了這一點。
祝博士表示,小土科技影視大數據量化分析系統已經能夠實現對題材的分析預判,而這一技術只是大數據在影視產業應用的一小部分。“利用大數據能夠做的事情還有很多,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以十多年數據積累為基礎,小土科技正通過對大數據的深度挖掘、分析和應用,提供涵蓋影視全產業鏈提的大數據解決方案。”祝金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