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關村眾籌聯盟主辦,藍籌網承辦的中關村眾籌聯盟第五期線下沙龍開講,專家學者與業內人士圍繞影視眾籌生態展開討論。
(嘉賓圓桌討論)
從歷史數據看,電影從劇本立項到引入投資,進入生產拍攝環節,淘汰率接近三分之二。而根據中國影協2015年統計數據顯示,全國生產故事片數量是686部,全國院線上映影片320部,上映率不到50%,其中,能夠盈利的電影更是少之又少。影視類眾籌在呈現爆發式增長的同時,也存在諸多風險。這其中不僅包含市場接受度的風險,還有來自法律層面的風險。
中國政法大學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教授李愛君在沙龍上談到,眾籌的風險來自以下幾個方面,比如資金量與項目風險是否匹配,眾籌平臺人數是否超過200人限制、信息披露是否真實、準確。
不過,李愛君認為,從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應該鼓勵發展股權眾籌。與其他融資模式相比,企業通過這種模式的融資成本最低,一旦企業經營不善,企業承擔的僅是有限責任。此外,股權吸收資金的同時還融來了投資人和相應資源,這些人與企業利益捆綁,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
(藍籌網CEO姚毅婧)
藍籌網CEO姚毅婧表示認同,“在藍籌網投資不僅僅是拿回錢去,同時也讓投資人了解更多股權眾籌的過程,包括怎么參與項目,怎么幫助拍攝方。”
作為一名從業者,姚毅婧談到了當前行業發展的困境,“VC、PE在不同的階段都有完整的退出機制,有一個生態體系,但互聯網私募股權投融資行業、企業、投資人都不成熟。”
首先,行業并沒有對不同的平臺進行發展階段的分層,比如哪些平臺是做種子輪,哪些是天使輪,每個平臺還未找到自己垂直發展的領域。
其次,股權眾籌打破了部分行業壁壘,讓更多的大眾去參與到股權投資中。愿望非常好,但這些平臺的風險控制能力是不為普通投資者所了解的。一旦發生風險會受到投資者質疑。
再次,中國的投資人不是成熟的股權投資人,對資本如何做增值空間并不了解,還停留在關注保值的層面。
姚毅婧表示,在投資人不成熟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盡量保障成本,比如參與后期的項目,但這樣做也有可能錯過部分早期具有成長性的項目。對此,藍籌網未來或將引入大數據風控體系,做組合式投資法。“比如一個組合包里是10部電影,做風險的分層搭配。網絡大電影和網劇的風險高,成功率只有10%。但它們代表未來,且流動性好。我們可以一籃子投10-20個網絡大電影。這也是更好的實現藍籌網的愿景-讓項目回歸本源,讓眾籌回歸大眾。”姚毅婧說。
資深電影人梁德沁也看好網劇眾籌的未來,“網劇就像十年前的電視劇,逐漸走上坡路,現在的電視劇相對更穩,但是逐漸在走下坡路。網劇給投資者的周期是9-10個月,網絡大電影5-7個月。”
(嘉賓合影)
對于如何降低網劇和網絡大電影的風險,梁德沁認為,網劇和網絡大影視的觀眾以90后、95后居多,他們喜歡懸疑、驚悚、喜劇類的網絡電影。因此,這些題材獲得認可的可能性更高。
梁德沁同時表示,與無IP的劇本相比,有IP的相對風險較小,但好的IP價格偏貴。此外,并不是有了IP就可以了,從IP到劇本、到導演、再到演員,這是一個生態鏈條,每個環節都需要認真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