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這種產品是基礎性的精神食糧。音樂產業從來沒有真正衰落過,人們對音樂的需求也沒有衰落過,反而在增長,真正衰落的是音樂產業的商業模式。” 搖滾音樂人鄭鈞在“音樂+”高峰論壇這樣說。
2016年4月7日,由音樂行業第一垂直新媒體“音樂財經”和方正證券聯合主辦的“音樂+”高峰論壇肇泛音樂產業投資峰會,在北京國賓酒店順利舉行。此次會議邀請了太合音樂集團首席架構官兼合音量APP創始人鄭鈞、樂視音樂CEO尹亮、偶像計劃創始人何怡、LavaRadio創始人陳曦等眾多行業內外專家代表齊聚一堂,共議“互聯網+”影響下音樂產業的變革與創新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為什么中國音樂市場不景氣?
鄭鈞以音樂人的角度闡述了目前中國音樂行業所面臨的困境,傳統音樂產業一直致力于不簽藝人只做唱片的模式,從而獲取巨額的利潤。音樂行業的根源是詞曲作者創作的作品,但可悲的是他們在整個產業鏈當中是處于最末端。
在鄭鈞表示,從市場角度來看,音樂產業本身在時代潮流中是不會被淘汰的,人們對音樂的需求也不會被取代。“音樂產業本身從來沒有死過,死的是各種商業模式。那么原來商業模式死的原因在哪?在于產業環節太多,剝削的比重太大了。” 做過制作人、開過唱片公司、做過歌手的鄭鈞這樣描述。
互聯網的興起和快速普及毫無疑問讓傳統音樂模式受到強烈沖擊,盜版橫行,行業紊亂。但這對“音樂+”來說卻是一個全新的契機,互聯網的核心就是去繁化簡,而傳統的模式就是在中間環節。
音樂夢想變現不是夢
據悉2015年,國家對于音樂版權的新政策出臺,加上資本對于文化產業的興趣加大,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鄭鈞開啟了計劃多年的想法:合音量。
合音量最大的特點是讓音樂變現,而且聽歌人和寫歌人在這個平臺上都能有所收獲。鄭鈞帶著一番“拯救音樂市場”的決心及對音樂版權保護的夢想,凝聚起一批擁有音樂夢想的原創音樂人,鄭鈞亦表示出:“讓音樂人活得更有尊嚴”的創始初衷。
截止到目前為止,合音量累計了7萬多用戶,5萬首作品。其作品質量讓國際唱片公司都表示想要發行的水平。用戶的數量并不能代表合音量的全部,它的重要意義在于行業和市場的認可,以及受眾對作品和藝人的肯定。
音樂是“+互聯網”的產品
合音量在市場趨勢升級,音樂模式優化的過程當中,選擇了太合音樂集團。“首先我認為這個行業需要有效的方法激活它,音樂不是“互聯網+”的產品,是“+互聯網”的產品。必須在音樂本身的特性之上,利用互聯網的資源優勢。我選擇太合,是因為它能夠更快更有效的讓合音量發揮力量。其次,太合音樂兼具傳統唱片公司和互聯網公司的特質,這樣也給予了合音量更多的施展空間。”鄭鈞在會議上表示。
音樂不應該被禁錮在傳統的思維模式里,在消費升級、技術變革、泛娛樂化、資本助力等多重因素催生下,未來,音樂還將會爆發出更多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