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人網訊 電視劇《亂世書香》播完了,張魯一扮演的徐書成的戲份也已經結束幾天了,但那一幕血灑君子堂,實在讓人久久不能平靜。這部傳奇年代大戲融合了家族、年代、革命、愛情這樣太多的元素,但其中我覺得最重要的或者說是最值得人們思考的,莫過于倆字,救國。
救國,何以救國?“武能上馬定乾坤”可以救國,為了自己的國家,為了自己的信仰拋頭顱灑熱血,當然是救國的一種方式。電視劇中,一直以“值此亂世,找一處偷安,講風骨、做學問,無異于茍且生命”這句話作為自己前進動力的陸書白無疑是想救國的。那愿意“于亂世中偷生”又有“文能提筆安天下”之才的徐書成,看似俊雅風流,如閑云野鶴,一路跌跌撞撞,最后還死在日本人的槍下,他是不是想救國的呢?我想答案必然是肯定的。
劇中,張魯一扮演的徐書成留洋歸來,本該是要走上學堂給教育帶來新風氣,然而卻給鈕蘭和家中的義弟陸書白出了難題,這個難題恰恰就是與他在課堂上所講的那些背道而馳。他堅守舊制但也不會排斥歷史洪流,他也會在適當的時候做出正確的選擇,他代表著那個時代的第三種選擇,那就是不守舊也不革新。他對治世的觀點是非常新穎的,他說不要一群有骨氣的烈士,只要一群活生生的學生,甚至為此不惜自承“走狗”。他希望他的學生在具備了知識和完善了人格之后,再出去面對槍口或者自己握起槍來,這種觀點放在當時甚至是現在來說絕對都是超前的。
寫到這,不由得會讓人想起魯迅,魯迅先生原是抱著尋求救國的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學醫的。他說:“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于維新的信仰。”但他看了那部“中國人嘲笑中國人”的影片以后,學醫的想法有了改變。他說:“從那一回以后,我便覺得學醫并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強健,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于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于是提倡文藝運動了。”我想張魯一扮演的徐書成在劇中的思維方式與現實中的魯迅先生是相似的,推崇文藝,拯救人心,強壯民族精神這才是真正的救國之路!
救人身易,救人心難,為知己者死易,慕紅顏而生難。張魯一式的書成像那個時代的一股清流,既有浪漫帥氣的外表,又有一顆沉默隱忍的內心,關鍵時刻冷靜絕決、不卑不亢,一段獨白,把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人傲骨演繹得淋漓盡致;一聲槍響,把另一個民族的尊嚴打的細碎;一身傲骨,你才是那個時代的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