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愛地人)1995年,憑借著《天空》等專輯的成功,王菲終于把此前的藝名王靖雯,又改回了她的本名王菲。在現實生活中,有錢的人喜歡任性;而在演藝圈里,有名的人則可以任性,因為你出名了,很多娛樂圈的規則,就會向你傾斜,誰還會覺得你的原名土,誰才會被身邊的人覺得土。
但有時候,更改藝名這樣的事,并不僅僅只是洋氣不洋氣的問題,在藝人年輕時,由于還根本沒有能力對抗唱片工業的體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最終只能接受被改名這個事實。而一個新人進入樂壇,又何嘗僅僅只是改名的問題,她同樣還必須接受工業化體系對她的塑造。
這種商業化的塑造,有成功也有失敗,但很多時候,即使獲得了在世俗眼里巨大的成功,也未必一定是歌手自己想要的。所以,有些歌手在成名后,大大方方地換回了自己原來的名字,除了換名字這個表現的行為之外,更多還有一種回到音樂初心,回到自己想要的那種我的音樂我做主的狀態。曾經的王菲如此,這一次的小霞同樣如此。
小霞當然就是黃綺珊,雖然在這張《小霞》專輯的文字部分,她已經隱藏得足夠深,留給市場很多的懸念和話題,但無論是唱片的封面,還是音樂里的歌聲部分,都在在說明小霞即黃綺珊,黃綺珊即小霞。只不過,人是同一個人,但這一次的小霞,或者說黃綺珊,給你的音樂,已經完全不是你在印象里對她的約定俗成。
作為國內唱將型歌手的代表,對于黃綺珊的演繹,歷來有兩種極端對立的評價,一種認為她唱得實在太牛,一種則認為她炫技炫得過度。也正是因為黃綺珊的演唱方式,尤其能夠得到現場觀眾的認可,但反過來也讓她的唱片,反而成了一種弱項。因為她在現場很多震撼人的細節,有時候很難在唱片里,以感性的方式呈現。而通常歌迷聽唱片,更希望聽到的,并不是大嗓門,而是小細節。
《小霞》就是一張以小嗓門和小細節取勝的專輯,甚至可以說因為人們以前對黃綺珊這種歌手的定式思維,《小霞》所體現出的感性和彈性,反而會給人一種出人意料的奇襲效果,也大大提高了路轉粉、甚至黑轉粉的概率。雖然不能說黃綺珊不大聲唱歌,就是唱片成功了一半,但確實一個能把高音飆得上去的歌手,一旦在音樂里低調下來,是很容易出彩的。至少,她知道她的問題在哪兒,并且怎么做才能避免高音趕客的問題。而且,這同樣意味著她會回到內心的角度,去傾訴而不是表演音樂。
《小霞》里的黃綺珊,有一種淡淡的頹廢和無奈,對于歌曲的把握和拿捏,更偏向于內斂和收縮,技巧則在該用的時候再帶出來,所以聽起來特別的感性。像《拆穿》和《愛是什么》這樣的作品,更因為黃綺珊的閱歷使然,讓這種感性以一種沉釀的方式表現出來,于細節處感受到歲月或年輪的份量及厚度。尤其是后者,很有一種小現場的感覺,既有音樂臨場的Band Sound氛圍感和質感,同時歌手與聽者交流的距離和情緒,也保持得恰到好處。
《和你在一起》、《秘密》和《永遠的詩》等作品,同樣聽不到黃綺珊那種標志性的霸氣聲線,但卻在情緒的推動中,將作品里故事化的線條,清晰地呈現出來。在這個基礎上,情緒與技巧的相結合,尤其是那些收放自如的轉音運用,也才有了大隱隱于聲的效果。特別是《和你在一起》這首作品,那種情緒的推動,甚至相當綿延和綿長,那個突兀終結的尾聲,不僅是這首歌、也是這張專輯的一個特點,就是常常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除了小霞本人在演繹上積淀的處理之外,不得不說這張同名專輯的成功,還在于制作人秦四風的音樂設計。中慢歌的節拍,加上融入了靈魂樂的編曲元素,以Organ作為貫穿專輯的樂器主線,都讓整張專輯在顯得洋氣的同時,也因為音樂的質感和黃綺珊的聲音,有一種并駕齊驅,并最終融合的味道,而不是單純為黃綺珊做伴奏。其中像《尤物》這種Fusion的作品,則像在整體統一的氛圍中,稍微激起一點小浪花,卻也和整張唱片的音樂基調,保持一種很好的協調性。
專輯音樂的統一型和完整性,不僅保證黃綺珊在表達上的完成度,也讓整張專輯能夠在音樂本身,達到概念的統一。尤其是將三個Part部分,和歌曲形成了一種粘性很高的聯系,就像是在聽小霞用音樂呈現的一個完整故事。
而作為國內最優秀的一批爵士及Fusion樂手,秦四風的學院化根基,和黃綺珊的唱功技巧,也能有一個很好地契合依據。在外人聽起來,這樣的音樂和這樣的歌聲,是舒服、是安逸、是順耳,而從理論的角度來講,秦四風對于《小霞》這張專輯的音樂設計和取向把握,則是以一種最合理、最科學的方式完成的,也最終給人一種非常協調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