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羅晉登上《精品購物指南》開年封面,顏藝雙旦詮釋矛盾的“匠人”。
以下為文章全文:
羅晉:一個矛盾的“匠人”
文/水母
北京的冬日寒冷且多霾,戴著大口罩出現的羅晉也顯得有些疲憊。拍戲繁忙,請假不易,羅晉一從劇組下戲就馬不停蹄的從橫店趕回了北京,而在此之前,他已經連續兩天沒怎么合過眼,此時重感冒也還未痊愈,會間或把頭偏轉到一邊咳嗽幾聲。如果沒有進組,沒有工作纏身,像這樣一個下午,這個男演員也許更傾向于躲在自己的家中,對著自己鐘愛的投影屏,選一部文藝電影慢慢打發一段時間。
一個大寫的宅——這是身邊的朋友、助手對羅晉的一致評論。作為一個“半吊子”的攝影愛好者,他家中備下了全套佳能的攝影裝備,還曾經心血來潮,添置了一堆稀奇古怪的手機外置鏡頭。他尤其喜歡其中的一款微距鏡頭,“能發現以往肉眼看不到的東西”。但是這些“神器”到了他手中,也不過是將家中的物件放大再放大。用羅晉的話說,“一只拖鞋都能拍上半個小時”。
然而這個不折不扣的宅男卻又是一個如假包換的汽車愛好者。他愛車的方式也格外與眾不同。他常常一個人走進車庫,打開汽車的引擎,坐在車里不聲不響聽上半個鐘頭。煩心時,這股轟鳴聲往往能撫平他心中的煩躁,讓他安靜下來。
圈中有一個關于羅晉的段子流傳已久:這個在銀幕和舞臺光芒四射的演員,在日常生活中卻并不顯山露水。圍繞在他身上的矛盾并不止于此:他是一個不怎么跟得上網絡時代的“老干部”,卻又是一個能徒手拆裝車門的機械控;他是一個三句話就能讓現場熱起來的“開心果”,卻也是一個對待工作認真到近乎“自虐”的“強迫癥”;他在大學畢業沒多久就出演了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導演的《美錯》,卻又在之后投身正劇和偶像劇⋯⋯似乎他總是不按常理出牌,經常跳脫出你的想象,不過也正因如此,讓我們得以看到他的更多可能。顏藝雙擔,羅晉足矣與實力派演員和大眾偶像的稱號匹配,毋庸置疑。
面對接二連三拋來的問題,羅晉就如同在偶像劇中那樣云淡風輕地笑笑:“演員的路很長,每一部作品都是嘗試和學習的過程。”對他來說,演戲也好,生活也罷,都是慢慢打磨自己的過程。
一個演員的幸福
羅晉仍然記得自己愛上汽車的起點。小時候在江西的家里,家中有一臺吉普2020汽車。老爺車自然少不了各種毛病,羅晉成天琢磨著怎么把它修好。他從小就是好奇心過剩的人,家中的鐘表、家電,各個都逃不過被他拆開來一探究竟的命運。膽子大了之后他也對吉普下了手,不知道是技藝過人還是運氣不錯,就這樣把車修好了。
如今十幾年過去,“好奇心”和“愛動手”還伴隨著這個長大了的大男孩。也不是每次都能成功,他曾經將自己愛車的門卸下來,沒想到不小心掰斷了重要組件,只好送回4S店收尾。他也曾經自己動手拆過蘋果筆記本電腦,當然又是另一個失敗的故事。說起這些,他不以為意,臉上流露出饒有興趣的笑容:“反正有專業人士可以幫你掃尾,有什么害怕的呢?”
這股子隨性的態度也被羅晉帶到了與人相處中。他為人不計較,很多時候,只要有他在,現場總少不了笑聲。他習慣將不高興的事情自己消化,將陽光而歡脫的一面展露給共事者。這是他“羅氏工作哲學”的其中一條:“為什么不讓身邊的人都開心呢?”
然而拍戲的時候,羅晉的專注和認真勁兒也會時不時的感染到別人。他在拍電視劇《爸爸父親爹》的時候,曾經產生過一個小故事:導演已經喊了幾遍開拍,可現場還是沒能安靜下來,羅晉心想這不行,得讓大家盡快調整到工作模式,于是他就幫忙招呼,讓現場快速進入到了工作狀態。這大概是“羅氏工作哲學”的另外一條重要原則:干正事的時候該認真就認真,要有規矩。
在他眼中,“演戲”是不折不扣的“正事”,得踏踏實實,馬虎不得,也吊兒郎當不得,你可以在他身上看到一種專注、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他在大學時代最喜歡坐在公車中觀察別人,猜測乘客的身份、職業,互相之間的關系。他尤其喜歡通過這種碎片化的相遇,為自己的表演積累案例和素材。
大學畢業后,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的電影《美錯》中獲得了演出的機會,與他演對手戲的是哈維爾·巴登這樣的老戲骨。為了這部電影,他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待了三個月,每天都在琢磨將自己的每一場戲演好。后來轉戰電視劇,他仍然將每一個角色都當做歷練的機會。無論是戰國亂世一個嗜賭如命的反轉英雄,還是留洋歸來持槍鎮魂的抗日豪杰,抑或是帶著點嘻嘻哈哈的現代小男人……羅晉出演的角色身份不同、性格各異,卻都被他演出了各自的特色。在演戲這件“正事”上,他羨慕的前輩是布拉德·皮特與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并不是因為這兩個偶像帥氣的外表,而是因為他們能夠在不同的年齡和階段、在不同的角色中施展不一樣的魅力。“你看皮特既能在年輕時候演《夜訪吸血鬼》、《搏擊俱樂部》這樣的電影,又能在中年時演《無恥混蛋》、《狂怒》這樣很充滿荷爾蒙的片子。”羅晉掰著指頭如數家珍。在他的心中,在不同年齡段、不同角色中尋找到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這是一個演員的幸福。
一個宅人的生活樂趣
因為愛看電影,羅晉在家中特別布置了舒適的觀影角落:一塊幕布、一部投影,為他帶來了無盡的歡樂和感動。
他承認在看很多電影的時候,都聚精會神,琢磨片中的人如何表演。“表演的關鍵不是聲、臺、形、表,而是是否最接近本能反應,是不是有感染力。” 然而縱然時常帶著專業的眼光細細考究,他還是會時不時的“中招”。看《滾蛋吧!腫瘤君》的時候,他雖然從一開頭就做好了心理準備,但仍然在最后哭濕了T恤。說到底,他還是一個感性的人。
他尤其喜歡在上海的老弄堂中漫步。陽光下石庫門1930風味的建筑和細節,常常讓他愣神一下午。因為這些看似走神的時光,再回到上海車墩影視影視城拍戲,他的心里也總會有一份沉沉的關于歷史的惦念。
雖然因為工作可以前往各種不同的地方,但羅晉骨子里并不是一個熱愛旅游的人。“對我來說,到哪里都一樣,我都在酒店里宅著。”他一年大部分時間都交給了上海和北京這兩座城市。上海有著十里洋場的風情,濕潤的空氣也讓他這個南方人更為適應。然而北京卻是“家”所在的地方。除了在家看電影,羅晉也時常在家里下廚,不時邀請朋友來品嘗自己的手藝。這個好動手的匠人,同樣是一個優秀的廚子,燒得一手好菜。對他來說,有很多幸福的時光,不是在拍戲中,就是在家里宅時。
不過,讓羅晉描述家的風格,倒讓他犯了難:“怎么說呢,就是特別江西。特別像小時候的家里。”沒有追尋轉瞬即逝的潮流和風格,羅晉的家維持了記憶中最溫暖的模樣。北京風大天寒,羅晉把父母送到溫暖的珠海過冬,家中的蘭花都由他來照顧。“蘭花難養,我養不好,但是澆水還是沒問題的。”說到此處,他猛地驚了一下:“哎呀提醒我了,今天我回來得給它們澆水了。”這些再瑣碎不過的日常,一點一滴搭建出了羅晉的大部分生活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