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石一聲
趁著還年輕,少年唱作人多嘗試一些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總是應該的。如果你不那么熟悉于湉,一定是因為他花哨的周邊新聞發的不夠多,如果你熟悉于湉,也一定是因為你聽過他的音樂——音樂,就是于湉同這個花花世界、同眼前的殘酷市場打照面的唯一渠道,歌迷愛也如此,不喜歡也無妨,這樂壇也許再無萬人迷,但一定還會有個性棱角鮮明的音樂人,你信不信于湉未來會成為一個有標識度的Music Icon?
所以,就音樂論音樂。于湉新歌《夏娃的蘋果》延續一年前《有一種力量叫傻瓜》而來,在音樂的骨骼脈絡中,仍有他Live感極強的Rock Taste,也有他隨著時間流轉,在自我內心、在外在表現上的一些改變,從“傻瓜”到“夏娃的蘋果”的概念,可以體會到,這也許是于湉從耿直性格變得圓滑世俗?但這只不過是表象。
主歌第一段中,“好期待”、“真奇怪”、“好感慨”、“不敢愛”幾句詞的尾音,于湉的演唱分別都有拖滑出幾小節,關于神話傳說中“夏娃的蘋果”的曖昧氣息,即刻上腦,輔以歌曲搖滾的框架、復古新浪潮電子的迷幻骨肉,誘惑的聽覺感更是強烈,在這一方面,編曲兼制作的鄭楠老師功不可沒。
《夏娃的蘋果》一曲源自他自己的創作,整個詞曲工作的3/4都由于湉來完成,余下的1/4則是填詞人邵建維的作為。歌曲透露的誘惑苗頭在于湉的歌聲里,也在他創作的音樂旋律架構之中,隨著曖昧誘惑的層層鋪陳,不仔細留意,《夏娃的蘋果》那模糊了主歌與副歌界限的形態,不刻意以音階高低區分歌曲規格的樣式,在華語樂壇亦是相當大膽且少見——或許這是洛杉磯的留學經歷滋養給于湉的音樂能力,令人想起也是曾在美國學習音樂的臺灣制作人陳偉,他創作給王力宏(《釣靈感》)、陳奕迅(《全世界失眠》)、蕭亞軒(《沒有人》)的作品,都有著鮮明的個性與不明朗的主副歌界限——當于湉說他“心中沒有市場”,《夏娃的蘋果》才會呈現出這般純粹、又獨具個性的音樂樣態。
誘惑并不全部,于湉也并非一心要變,他是要通過演繹這“變”的外在,來堅定自我為夢倔強的“不變”內心,歌曲的結尾部分唱著“別把自由悶壞/別把自己變賣/別把靈魂 漂的不黑不白”,成為了《夏娃的蘋果》最點題的字句,也是全曲中,于湉演唱最為鏗鏘的部分,聲音表情的由“軟”轉“硬”,再度亮明歌者的態度。
歌曲宣傳海報上,還是吉他、還是汗水在揮灑、還是黑白分明的色調,不過分花俏,更不過度修飾,你說于湉變了?我說并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