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偶爾坐在秀場的第一排,他舉著相機穿梭中國籃協賽場中尋求靈感,他日夜一個鏡頭一個鏡頭地趕工,他深夜還對著鏡頭在擺著迷人的pose,他日常打交道的有:劇本、剃須刀吹風機、筆墨紙張、各式衣裝……他潛心幕后,他秀在臺前,伏案,揭竿,他粉飾別人同時演繹自己,他是極為挑剔的一類人,常年活在審視和自我審視中,驕傲并尋找著,別疑問,他們就是中國須男大叔——演員李宜坤。
下巴的胡須永遠被他修飾的整齊,在料峭風中,簡直蒼白得容光煥發。他眼神凌厲,甚至說目中無人,即使周圍發生了騷亂他都不會多看一眼,穿過人群直直走過來,不過,他讓你很舒服,至少他的笑容,是讓你溫暖下去的。
北京11月的某一天,幾十人多在這咖啡廳中,我從未在那里見過這么嘈雜而密集的聲音,李宜坤走進咖啡廳,和他的微笑,某種表情會感受到所謂溫暖,即使尷尬地喧騰,也一定物以類聚。
李宜坤這個名字當然不是塵封的舊事,93畢業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專業,畢業后跑過龍套,做過歌廳DJ,在老家開過飯館,賣過服裝,中國籃協協會做賽場推廣...2011年離開單位回歸表演至今.沒有什么媒體上會有他的消息,不過——你能有多愛他?他的影視作品不被大眾提起,即使在人生大低谷的時候他也依然如一杯溫開水,平凡乏味。
文藝青年們可以有上萬個不愛他的理由,皆因他從來不可能滿足他們想象中對“明星”的建構, 可是人們一樣會看他的作品,早晚高峰期人們在地鐵里路過他拍過的廣告,然而2011年的李宜坤并沒有可能制造任何轟動,拍電影、電視劇、拍寫真甚至也沒有制造小小的緋聞,像每一個渴望出名的少年,他不是沒有落足功夫的。1993年的《張秉貴》,1995年《小井胡同》,2013年《怖偶》,《聊宅》,《暮光之瞳》,2014《星空日記》,《存善念》,2015年《最終復仇.弓》,《奪命推理》,《別惹阿部》… 然而這么多年過去了,他不是花瓶,不是小鮮肉,不是偶像派,但人們可以在他的角色中尋找自己的影子,看到精彩處也便不小心感動一把,說是為銀幕上的李宜坤,不如說是為著自己。即使不會愛上他,慢慢被他的微笑感染,你眼中的生活大概也會加多一點亮色。
他決意塑造有魅力的小人物和層次豐厚的形象。李宜坤正在經歷著潛移默化的改變:溫情、責任感,還有時光的歷練,這些質地柔軟的東西好像正在把他身上那些男人的部分捏合在一起,塑造成一個更有韌性的男人。他的身邊,無論是好友郭曉冬還是同年電影學院一起畢業的演員,都青春逼人地明媚著,李宜坤只得一臉真誠但平淡的微笑,演著他不瘟不火的電影電視劇,并沒有誰注意到他。青春的日子,激情若得不到釋放,對每一個男人來說都太殘酷了,但李宜坤的逆運日子足足走了二十年,直到2015年《奪命推理》中男一號的出現,后來的事,我們都知道了,即使你仍然不喜歡他,也一定聽到過他的名字,二十年之后,再次出現在熒屏中。他的敬業毋庸置疑,他對目標的忠貞也異乎常人,可是他極少因為這種“酷”獲得應有的贊賞。這不過是個男人為了反叛強加的命運,為自己筑起的一道殼,人們總會這樣想:殼底下指不定有多脆弱呢。
這個男人的敘事詩在繼續,他在咖啡廳中,聽著人們的喧嘩聲,安靜地講述他自己的故事,和所有人說話時都會保持微笑,你不會相信眼前的人是所謂的演員,觸手可及的光輝就不那么鮮明吧。不過,他讓你很舒服,至少他的笑容,還是會溫暖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