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中,信息過剩易引發信息的貶值從而造成人們陷入盲目,比起無窮盡的信息量,人們更需要的是信息背后有意義的洞察與思考,以及面對真實世界的勇氣。作為信息“把關人”,媒體扮演的已不僅僅是內容的提供者的角色,而應該更多的承擔起“思考引導者”社會責任。
正是基于這種責任,“有態度”成為網易最重要的品牌理念和產品標簽,在提供優質新聞信息的同時,網易始終致力于激發每一個人的思考,讓用戶在紛繁復雜的信息洪流中保持自我思考的獨立性,其中,幾經變遷的“態度封面”就是這一理念的縮影之一。
態度封面新聞客戶端的第一張面孔
開機畫面是一個新聞APP與讀者見面的第一張面孔。2012年9月,房地產企業家馮侖喊出自己的態度,成為第一個登上網易新聞客戶端開機封面的態度封面人物。“你我正建造這世界”,這既是對他所從事的房地產行業真實描述,也是他對自己人生態度的高度概括。
作為企業家群體中意見領袖的代表,馮侖的這場首秀為網易的態度封面奠定了基調:通過把名人們的鮮明觀點、態度傳遞給公眾,引導具有積極意義的人生理念和社會價值觀。有態度的媒體和有態度的人物能夠相得益彰,在態度封面的引導下,讀者更愿意在內容中尋找別人的態度,進而引發自己的思考。
可以說,逾百張精心挑選的態度封面人物是網易“有態度”的一個縮影,在大約3秒鐘的客戶端啟動畫面里,有馳騁賽場的體育明星,常駐熒屏的演員藝人,也有思想深刻的文化名人,旗幟鮮明的企業家和學者,有些是風頭正勁的80、90后新生代代表,有些則是80、90后們內心深處永恒的記憶……他們分布的行業和領域各不相同,卻都能代表一整個時代,為自己的態度站臺,向青年讀者傳達正能量。
封面故事態度人物不僅是“刷臉”
隨著影響力的提高,網易新聞客戶端“態度封面”成了名人眼中的“搶手貨”。但是,網易并不滿足于名人的“刷臉”,而是堅持要讓讀者看到名人的榜樣態度。為了更準確的把握封面人物與網易“有態度”理念的契合度,不讓“有態度”淪為口號,2015年5月,態度封面全面升級為“封面故事”,網易封面團隊決定通過專訪的形式來深入了解封面人物的“態度”思想,講述他們自己的態度故事。
導演陳可辛是華語電影圈的一個另類代表。電影《親愛的》成為2014年度最重磅的催淚彈,也把打拐這一沉重的社會話題重新擺在了臺前。商業電影不能游離于社會責任之外,是陳可辛的電影態度。鏡頭里,田文軍反復念叨一句話“憑什么我要認命?”鏡頭外,“不認命”的陳可辛一直陷入自我懷疑、自我較勁又再自我療傷的循環里。拍完《武俠》后的陳可辛意氣風發,認為自己完成了自我超越和風格轉型,結果遭遇票房滑鐵盧,口碑也不如意,幾乎淪落到拍不了片的境地,直到《中國合伙人》的成功逆襲。可是很快,他又顛覆了自己,冒著商業片大忌去拍攝一部打拐題材的電影。
“一輩子總有一兩部作品,是你非常相信的,不用那么瞻前顧后的。”
這是陳可辛對電影的態度,也是網易新聞客戶端對產品的態度,所以“離家的路有千萬條,回家的路只有一條”的態度封面一經推出,就收獲了上萬好評。
除了關注國內有重大影響力的人物,網易新聞客戶端也把目光放到了國際,“終結者”施瓦辛格進入了網易編輯們的視線。從健美先生到影評硬漢、功夫巨星、政壇傳奇再到三十年后重回大熒幕,施瓦辛格向全世界的影迷演繹了什么叫不老傳奇和勵志神話。
今年,年近七旬的施瓦辛格第一次以終結者的身份踏上中國的土地,在《終結者:創世紀》片方的主動撮合下,網易封面態度把他的故事帶給了中國影迷,全景式的為大家展現了這個傳奇大叔的精彩一生:一個出身平凡的小鎮少年,如何一步一步艱難完成自己的所有夢想,成為舉世矚目的大眾偶像。從奧地利的小鄉村走到美國夢的頂端,施瓦辛格用自己的經歷演繹了“沒有人天生平凡”的勵志經典。
同為國際巨星,叱咤體壇的邁克爾·喬丹于今年的NBA中國賽期間,讓世人見證了他在中國無與倫比的號召力,所到之處無不頂禮膜拜。在籃球場上,喬丹是神一般的人物,可在球場外,他帶給人們的正能量遠不止6枚總冠軍戒指那么簡單。在網易態度封面故事訪談中,他說,他從“我”化成“神”的所有動力僅是源于熱愛,并因此而向目標不斷努力,而這正恰恰是“勝由我定”的底氣所在。
有態度的新聞客戶端才能走的更遠
不放任態度的空白,對于媒體平臺來說,這是一種高調的情懷。即使是一閃而過的開機封面,網易新聞客戶端也一絲不茍的將這一環節作為展現態度舞臺。作為品牌理念的見證者,態度封面人物伴隨著“有態度”的成長,將網易新聞客戶端的媒體態度、人物態度緊密結合,既體現了網易的品牌文化態度,又為讀者打開了思考空間。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應接不暇的碎片化信息不斷地沖擊著讀者的眼球,人們甚至來不及思考就已經被淹沒在洪流之中。作為信息提供的載體,網易新聞客戶端用“有態度”來捍衛思考的空間和底線,為用戶樹立起一道閘門,傳達正確的價值觀,從而獲得時代的認可,持續發揮新聞媒體的影響力,同時也將使得產品本身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