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起,曾經同時榮膺普利策戲劇獎和托尼獎最佳音樂劇的百老匯經典音樂劇《一步登天》在上海人民大舞臺加演18場。從劇情到劇目本身,《一步登天》都是一個屬于青年人的夢。
男主角費嘉誠不甘于一個擦窗工的生活,走進大公司,從收發小職員到公司董事長,他的上升之路不是憑借揮汗苦干,而是步步機巧,無論對總經理、女秘書、同級還是上級、競爭對手還是伯樂,每一個都精準拿捏其心理弱點和命門,純良真誠或陰謀算計,適時展現不同的側面,最終職位愛情雙豐收,一個不折不扣的美好結局。
如果你試圖從中得到一些啟發、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職場方法論,你會失望。更準確的觀劇體驗是:一邊在歌舞中對職場體驗的共鳴會心一笑,一邊犒勞自己心中一切不甘平庸的夢想。
白領們拿咖啡作為調劑工作的精神強心劑,男上司們對美貌女秘書表現出本能的性別興趣,貌似高高在上的老板有著無法對人言說的苦衷、只能通過令人大跌眼鏡的小癖好來舒解心情——這些都是何等熟悉的場景,當它們變成節奏明快的歌舞,音樂劇在中國觀眾心目中從不明所以的冷面大叔,變成了言詞親切的暖男。
在一定程度上,這部戲的中文化有先天的優勢——人際傾軋、爾虞我詐,也是東方文化的腹黑哲學;從另一個側面來說,它的中文化并不容易。該劇劇本總監/中方導演程何對媒體說:“需要處理大量非常典型的六十年代美式冷幽默。找這些冷幽默的合適的中文翻譯,還要讓觀眾笑出來,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可以想見,如果不是基于深厚的職場體驗共鳴,如果只憑這部戲明顯西化的音樂,恐怕很難打動觀眾。但拋開音樂、拋開舞蹈、拋開制作的精細程度,就算《一步登天》僅僅手握現代職場夢想這一柄利器,就足以決定它在中國市場的成功。
因為謙讓不爭,反而更受重視、獲得更好的機會;對古板的女秘書示以真誠的溫情,從而被高看一眼;摸清老板靈魂深處的好惡、一舉建立認同;恰到好處地誘使競爭對手對老板的專屬女秘書下手,從而順利地將其在前進道路上清除——前半段的這些情節,辛辣準確地寫出了超越國籍、文化、語言的那些人性角落。而后半段的一些關鍵環節,在說服力上有所降低。最終攀上董事長寶座,已經像是一個刻意為之的大團圓結局。然而這一切都不影響《一步登天》對青年觀眾的號召力——最重要的是夢想本身,而不是其他。
1961年到1965年,初排的《一步登天》在百老匯演出1417場。那正是經歷了民權運動的喧囂美國,價值體系和道德標準不斷刷新,充滿各種可能性。美國在全球經濟體系中所占比重不斷上升,美國人的夢想曲線,開始畫出上升的勢頭。
在這樣的曲線上,夢想具有最正當的合理性,哪怕看上去異想天開。
在一個充滿低迷和挫敗感的土壤中,是開不出夢想之花的。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和今天中國的共同點,就是你可以異想天開。
《一步登天》創作團隊的主要成員,包含各種膚色和國籍。外籍的燈光設計、舞美設計、服裝設計,都是具有200部以上音樂劇創作經驗的老手,白發蒼蒼的導演Joseph Graves制作或導演過超過70部戲劇,而排在這張列表頭一個的制作人楊嘉敏,也許是其中最年輕的一個——作為七幕人生文化產業投資公司的創始人,她出生于1987年。
同樣在這張名單上,外籍的主創人員們高舉著名校“戲劇學士”、藝術碩士等資歷,而楊嘉敏原本主修英美文學,畢業后供職于投資公司,25歲創辦七幕人生,致力于百老匯音樂劇的版權引進和本土化制作;另一副中國面孔——本劇的劇本總監/中方導演,本是清華大學主修生物的高材生;劇本顧問干脆以網名示人,自稱是中醫出身的英語教師、常年在新浪微薄上翻譯傳播美國深夜脫口秀節目。
這恰恰是中國音樂劇市場、乃至文化市場的生動寫照。一個開放、活躍的中國社會正在出現,學歷、專業、職業的壁壘不再森嚴,投資土壤和社會文化都可以支持更多的變化與創新。
經歷過《貓》、《媽媽咪呀》的觀摩,百老匯對中國觀眾來說,已經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詞匯。就像坐上了高鐵的中國人,不再覺得日本的新干線還有什么好咂舌的。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將更多音樂劇引介入中國,正當其時。亞洲聯創已經試水了大部分中國省會城市的市場,結果證明:音樂動聽、舞蹈歡快、情感樸實的《媽媽咪呀》,足以讓二三線城市的中國人們呼朋喚友、坐進劇場,購買兩個多小時的視聽體驗。
所以說,真該是《一步登天》登上中國舞臺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