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鹿爽朗 ) 從“中戲被勸退”到進入“曼哈頓”,田樸珺一直都很神秘。雖然網友們曾經試圖起底田樸珺的個人過往履歷,卻所得甚少。4月1日,田樸珺再撰文大曝王石求婚細節,卻遭到自己的拒絕,理由竟是覺得兩人都太忙沒時間結婚,而田樸珺也認為不急還可以再等等。
4月1日,田樸珺通過某品牌的公眾號發布長文大談愛情觀,作為女人來講,田樸珺覺得財務獨立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自己也不想因為找到一張長期飯票而結婚,而對于從小被教育說愛情不能當飯吃的田樸珺來說,你情我愿,兩不虧欠,經濟獨立,財務自由是自己對現代愛情相處模式的理解,而自己也在遵循著這個理念維系著自己的愛情。
在文中,田樸珺回想起某次和王石在外度假時游走在某條鄉間小道時王石突然雙臂單膝下跪說道:“Will you marry me?”,突如其來的求婚讓田樸珺不知所措的拿起相機說:“別動!讓我拍張照……”從而拒絕了王石的求婚。事后田樸珺寫道自己還想更自由獨立些,而且覺得兩人都太忙了沒時間結婚,隨后兩人又各奔東西忙碌起來。而對田樸珺而言,愛情絕不是一紙婚書,而在田樸珺創業的過程中,因為王石的幫助,自己的價值觀也逐漸形成,并感謝了王石對自己的足夠信任和包容。
以下為田樸珺所發布的全文:
已經好久沒讀歌頌愛情的詩了。
在所有的文學著作中,總有兩大永恒的主題,死亡與愛情。這幾乎是一條公理。但現實中呢?忙忙碌碌熙熙攘攘,誰認真地談談愛情,總有N種理由被嘲笑被解構。我們經常被這樣教育:愛情不能當飯吃;挑什么挑啊,再挑你就老了;再白馬的王子,再完美的公主,保鮮期就那幾個月;愛情的結局都是親情;跟誰過都一樣;沒房沒車還要有老婆不是耍流氓嗎;……一切仿佛都是愛情的死敵,模煳了愛情的本意。
愛情真的會如此?我曾經問過好多“過來人”——人,為什么要結婚呢?有人說是為了讓愛得到延續;有人說這僅僅就是一種社會契約關系;還有的人說,是為了得到一張“長期飯票”,等等,這些都跟我理解的愛情無關,而且都將愛和自由和尊嚴對立起來。
總之:明顯是基于色相的,不是愛; 明顯是基于前途的,不是愛; 明顯是基于名氣的,不是愛; 明顯是基于童話的,不是愛。
愛既可以存在,又可以持久,愛既可以模煳,又有明確邊界,概括說來,我信奉的Modern Love是“相愛但不占有”。
愛,絕非自由的敵人。
今年春節,巴黎,正月初一的清晨,隔壁桌一對情人,旁若無人地熱吻,飯后各付各的帳單,大概這就是有愛有邊界的相處吧。
我喜歡這種相處,你情我愿,兩不虧欠,經濟獨立,財務自由,就是我理解的Modern Love的必要條件。
想起那次度假,在尼采小道,他張開雙臂單膝下跪說出那句“Will you marry me?”我愣愣地站著,一時不知如何應對,居然拿出手機冒出一句:“別動!讓我拍張照……”其實,我有些不知所措,就這么嫁了?我的工作才剛剛起步,還想更獨立自由些,工作安排這么滿,事情一件連一件,哪有時間結婚,再等等,不急不急。假期結束,我們各奔東西,各自忙碌。
仔細想想,其實沒有那么復雜,不必如此糾結。婚姻結局無非兩種,相愛的,即便生離死別,也會永遠都在對方心中;不相愛的,即使茍且一輩子,也是同床異夢。一紙婚書,既延續不了愛情,也埋葬不了愛情。如果問我有什么可以代表愛情的銘記,我覺得可以是白色綿長的婚紗,可以是刻著愛的箴言的戒指,總之不是那一紙婚書。
幸運的是,他不僅是寬容的,還幫我形成了價值觀:比如在創業過程中,他告訴我一切要為他人著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比如眼里要真正看得見對方,欣賞對方的獨特,接受對方的不同,而不僅僅在對方身上找自己的影子。是你讓我明白,愛情更多地是建立在自信和平等的基礎上,也允許我在你面前表達“因為你,我更愛我自己”。
慢慢地,我對他心悅誠服,我們可以談天說地,可以一起在哈佛看裸奔,可以參加同志大游行,一起看電影,一起看演出,不見時總會想念,相見時總有喜悅。
想來,遇到他,給了我一份彌足珍貴的愛情,一份陪伴一生的溫暖,給了我完全的信任,最大的理解。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