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福電影《大山深處有人家》賞析
(作者:黃秀峰)熟悉的農村小路、熟悉的山村校舍、似曾相識的父老、似曾相識的孩子們,把我們的視野引領進《大山深處有人家》這部電影。
影片以紀實的鏡頭給我們展示了當下農村中留守兒童、留守老人、農村教師待遇、農民養老、農民工以及農民工待遇的真實場景,透過山里孩子山娃一家的遭遇,給我們揭示了當下農村中亟待解決的敏感問題。
山娃是一個好學的孩子,為了在同學們面前真實的展示作為在城里打工的建筑工人的爸爸形象,走進省城濟南,以一個大山孩子的視角表現了現在農村學生向往大城市的繁華、富裕的高質量快節奏的生活;同時農民工作為城市的建設者,在城里人面前的遭遇也給我們很深的思索。
記者夏雨是一個有著極強的社會責任感的記者,她同情弱勢群體,用自己的愛心影響并感動著山娃,她對農村得病孤寡老人慷慨解囊的義舉以及她作為一個有責任心與社會擔當精神的新聞工作者,對現實社會的分析報道以及深層次的思索,讓我們看到了社會發展的希望。
這部影片,劇情肩帶,沒有特技鏡頭的渲染,也沒有力氣場景的切換,接近原生態的白描刻畫,給我們展示了社會的真實。制品人編劇導演石玉福是一個多年來在基層從事新聞工作的老媒體人,強烈的社會憂患意識,對當前制約社會發展的農村農業農民工這一系列社會敏感問題的披露,正式鐵肩擔道義的真切體現。
在眼下,許多的影視制作以為的迎合時尚,追求商業價值的最大化,忽視了這個社會中最基層的人民的真實的生活,也偏離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地根本宗旨,作為這部《大山深處有人家》我們可以看到,編劇導演石玉福的膽魄與勇氣。
作為影視作品,商業利益時他們的首選。透過這部電影,我們看到的是真實的農村農民農民工。劇中人物對白樸實,人物形象沒有可以的渲染,這部影片中的演員都是實實在在地生活在農村基層的老百姓。沒有豪華的燈火場景渲染氣氛,就連建筑工人的場景與農民工山娃的爸爸,也是真實的原型。
真實更感人,或許,正是石玉福先生對《大山深處有人家》傾注了一個影視人對農民的無私熱愛,才有了這部影片在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與河南衛視聯袂舉辦的“首屆百姓電影節”獲獎的理由。
近日看到一則關于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8月11日視察地震災區時對魯甸縣縣長張雁在龍頭山鎮協調救災物資、幫助傷員轉運時,遇見了李克強總理。總理問:“救災有什么困難?”張雁據實相告:“現在物資缺乏,缺水短糧,食品.……等真實現狀是,受到李克強總理高度評價。其實在當前的形勢下,一個黨員干部的能力固然重要,簡振華辦事時更是一個黨員干部的最基本的操守。特別是在踐行群眾路線的大好形勢下,如何能夠把社會的真實呈現給我們這個社會,者才是最為重要的。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農業從業人員占據了這個國家的 百分之六十九點二十以上,三農問題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更是一個亟待解決的政治問題,這不僅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以及中國夢的發展進程,更關系到中華民族的長治久安。《大山深處有人家》這部電影,在今天這個時候獲獎,也正是時代的呼喚,是民心的體現,是人民的心聲。正是情系大山,心懷天下的一種胸懷,讓這部影片備受歡迎。
坦白的說,這部電影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應該說是一塊尚需打磨的璞玉。但正是這些樸實讓我們的心靈受到沖擊與震撼。期待這部電影在更高的層面上得到宣傳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