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作為個人的寫作的電影、作為娛眾的商業的電影和兩者合而為一的電影。總之,尊重各自的電影。電影不是宗教,更沒有牧師來做唯一的代言。還是那句話,自己娛樂自己買單、大眾娛樂大眾買單,上帝娛樂上帝買單”。這是劉一君導演在香港參加完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導演研討會后,于微博上所發的一種觀點。
2015年1月10日至1月13日,維系三地電影導演交流及友誼的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導演研討會在香港舉行。來自三地的150余名華語電影導演參加了本屆研討會。在四天的研討會期間,新老導演就藝術創作經驗進行分享,肯定了在近幾年來三地電影向前發展的積極因素,也針對在電影發展與創作上遇到的問題進行了交流和探討。
2014年中國電影全年創造票房296億,雖然沒有沖破理想目標300億大關,但36%的增長率、8.3億的觀影人次,可以稱的上是一個驚人的數據了。但仔細分析票房數據,票房數據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著進口大片。國產電影票房的的增長主要是靠新增的銀幕數量造成的。
由于近幾年來電影的受眾群體中集中在19-40歲之間,占到總觀影人次的87%。為了迎合市場需求,電影的內容也向著這一年齡層的人們的喜好靠攏。為了達到高票房,電影的形式、類型變得很單一,電影質量的提升似乎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針對這些中國電影所面臨的問題,本次研討會后,三地電影導演會聯合發表呼吁書。這份呼吁書包括六項內容,包括注重華語電影文化內涵、推進電影文化內涵、推進電影分級制的建立、加強行業自律、增加藝術電影與經典電影的傳播、扶植青年導演成長、重視華語影人團結。
劉一君導演認為這六項呼吁的初始點就是電影本身的意義:電影是結合其它藝術于一體的一門特殊藝術。電影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種文化產物,是深入到人類社會中的一個記錄儀,是向人類展現文明、傳播文化的一種渠道,所以它應該受到人們的尊重。導演是一部電影的領航人,導演們只要不忘創作電影的初衷,做到尊重電影本身,優秀的作品必定會被孕育出來,也會在中國電影的史冊上揮灑上光輝的一筆。這次研討會使劉一君導演看到了中國電影市場的大好的前景,因為大家已經發現了近幾年中國電影在發展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并且深知中國電影要想繼續前進,并且有所突破,解決這些問題勢在必行,也給他今后創作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帶給他的電影制作團隊足夠的信心。
劉一君導演表示,會尊重自己的電影創作,會一直堅持自己的電影藝術創作之路,這條路雖然艱辛,但是能給觀眾帶來優秀的作品才是最終的目的。《說說美麗世界》、《一百萬》、《父子返鄉》、《無夢之年》是劉一君導演極具個人風格和藝術風格的幾部影片,這幾部片子在藝術創作的同時,向觀眾傳達了社會事實及深刻的人生道理,是值得人們深思的幾部片子。其中《說說美麗世界》所取得成功表明,觀眾們還是被對貼近生活現實,接地氣故事所感動。這才是電影本身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