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將至,這個時候已不算是北京的旅游旺季,但北京紅劇場一如既往的熱鬧。在這里上演將滿十周年的《功夫傳奇》甚至因為觀眾的需求,增至一天演兩場。
對于游客,《功夫傳奇》是一部功夫與舞臺劇結合的演出,而對于創作人員,尤其是制作人、天創國際演藝執行董事曹曉寧,它已不僅是一臺演出,在文化與思想高度上,它代表中國文化的國際表達與弘揚,在經濟與市場方面,它則代表良好的效益以及到更多國家進行演出的商機。
十年發展,《功夫傳奇》背后主創團隊經歷了哪些不為人知的創作艱辛與心路歷程?
奠基:萬人雪中練功刻下“中華魂”
說起《功夫傳奇》,《少林魂》是不得不提的重要標志。當時有國外演出商要做一臺功夫題材劇目,創作期限4個月,于是大家來到了少林寺采風。
時值寒冬,主創們在這里目睹了震撼人心的一幕:“早晨6點多窗外就傳來喊聲。一推開窗,天上飄著雪,漫山遍野的少林弟子在堅持苦練基本功,當中有的才7、8歲。那種精氣神,那種堅毅的神情,內心震撼無法言說。”這一幕對他們的創作甚至人生都產生了影響。
曹曉寧講述創作歷程
這不就是一種精神的體現嗎?于是他們把劇命名為《少林魂》。也正因為這種震撼,后來在演出回國后,機緣之下主創們進一步塑造了《功夫傳奇》,將中國功夫的精氣神繼續刻在舞臺上,讓人感受中華魂。
思想碰撞:為什么是《功夫傳奇》
結束國外演出后,剛好紅劇場需要做一臺節目。做什么劇?團隊對此進行了一次思想大碰撞。
很多人主張把之前做的一臺雜技劇拿來改版后演出:“我們有做演出的成功經驗,但這個經驗更多來自于雜技。我們通過與沈陽雜技團合作打造了中國第一部主題雜技劇《天幻》,不僅在國內引起轟動,更連續6年在南美進行演出。”那么,為什么后來我們在紅劇場看到的是《功夫傳奇》?
引起極大轟動的《天幻》
在這一輪思想碰撞中,曾經想推出《天幻》的曹曉寧力主做《功夫傳奇》:“《少林魂》之后,對我們來說功夫已經開創了一個在雜技之外的新里程,何不進行新的探索?游客白天看過景點,晚上就應該看典型中國文化,武術肯定是中國傳統文化符號之一。所以我力主把功夫拿出來進行改編與發展。”
這一決定,讓《功夫傳奇》在后來成了中國武術文化的代名詞。
中國功夫文化深受外國觀眾關注
從名字到內容:確保持續商演價值
《少林魂》到《功夫傳奇》,不僅是名字的改變,更重要的是內容升級,以確保其具有持續商演的價值,這是市場化的進程。但原劇里中國功夫的精氣神繼續被《功夫傳奇》銘刻在舞臺上。
定位上,由于《少林魂》有在國外市場成功的經驗,主創們決定把《功夫傳奇》主要目標人群對準來京旅游的外國人,并制定了主動“走出去”巡演的長遠目標。
內容上,創作團隊為該劇注入劇情與主題思想。首先定下小和尚純一成長的故事線,進而加入人物角色和舞蹈、雜技等藝術形式,把人生磨難、成長這一亙古的主題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舞臺上,通過功夫與劇情表演給觀眾說故事、說哲學,解釋中華文化的精髓,引發不同文化背景觀眾的共鳴。
為了更好地吸引目標受眾,大家還探索了舞劇、音樂劇結構與功夫表演的結合。十年不斷探索與修改提升,助該劇在紅劇場與美國白宮劇院駐演、國外巡演多面開花。
上演在即,劇場加緊搭建
初始編排:困難交織中的堅持
你絕對想不到,這部馳名中外的劇目最初只集中排練了不到兩個月就推上了舞臺。這對創作者與演員的要求極為嚴格。
招人、成立劇團、排演節目、改造劇場等同步進行,各項工作的交錯成為最大困難。而最讓人欣慰的是,在各種忙亂中,劇團還是在短期內集中了一批非常有性格的“武林高手”并管理起來。有了人、有了傳承下來的功夫文化精神,這部劇就有了“魂”。
套路練習
曹曉寧回憶,該劇的創編元老之一蘇時進當時基本每天都泡在排練場,與總教練、演員反復看武術帶子,把武術套路吃透并編進去,與舞蹈編排在一起。正因深受功夫精神的激勵,大家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和惡劣條件,都咬牙堅持下來。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開放心態:敢于引領市場
雖然以市場為導向,但《功夫傳奇》并不一味迎合市場,而是敢于引領市場、引領文化國際化表達的時尚,十年間已連續演出接近7000場。
一部劇要獲得這樣的成功,“走出去”從來不是核心,只有“融進去”才是根本。《功夫傳奇》無疑做到了這點——在國內與國外進行巡演;在國外有白宮劇院的駐演融入當地;而在國內“大本營”,如今每周五、六、日上午,《功夫傳奇》演員們會到天壇為游客進行免費表演,既傳播武術文化,又讓更多人了解這部劇。
接下來,這部劇將要去以色列等國家進行演出。“《功夫傳奇》已經成為一個品牌,為中國武術文化在世界上獨樹一幟做了成功的探索,我非常驕傲,我們無愧于國家的培養、無愧于民族的期望,也無愧于自己的專業。”曹曉寧感嘆。
《功夫傳奇》十周年之際,紅劇場進行了舞臺局部改造,加入先進舞美技術設備,在編舞技法、故事細節上還將進行修飾。全方位升級后,《功夫傳奇》將帶來什么驚喜與震撼?12月便將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