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總會認得》是蘇妙玲第二張國粵雙語大碟首波國語主打,《你的眼神》是蔡琴的成名之作,兩者看來毫無關系,卻因為兩位不同時代的女歌手,在中低音區上的特色,以及近似的“眼神”主題,而在跨越三十多年的長河中有了交集。
和早期民歌時代的蔡琴一樣,蘇妙玲的中低音特色就是一種聲線的本能、本色和本質,而且并沒有因為這樣的特點,就公式化的將自己設定成那種成熟和老于世故的那種滄桑感,更沒有利用這種優勢,去機械地玩復古、玩懷舊,以至于最終把自己當成一種復刻版的留聲機。二十歲出頭的年紀,卻唱出“老娘們兒”的感覺,固然可以吸引一時之眼球,但這樣的演繹,即使你的聲音在真唱,但你聲音中的靈魂卻出賣了你,讓你的真唱僅僅成了機器般的發聲。
恰恰相反,在蘇妙玲的中低音音色中,呈現出的卻是她這個年齡應該有的清新與青澀,以及那種有血有肉的青春奔流、有情有義、敢愛敢恨。也正是如此,這種民謠般樸素、純質的情感表達,糅合上中低音的磁性嗓音之后,也才有了一種更精巧的平衡感。聽來不會讓人覺得太壓抑,也不會覺得過分輕盈;聽來不會讓人覺得太清新,更不會覺得很甜膩。
而在新單曲《眼神總會認得》里,其實最值得一提的,反而不是蘇妙玲的聲音特點,以及她在把握上的一些技巧運用,卻是那種明顯連貫、流暢的情緒遞進。那種明顯已經將作品的詞曲消化,并成為自己記憶一部分并重新啟動畫面的演繹,這就非常典型的入戲,而這種入戲的結果必然會讓人覺得走心。這種流暢感不僅讓整首作品有了一個很好的完成度,其實也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歌手與歌曲之間,通過演唱這個行為進行連結的過程。因為在《眼神總會認得》這首作品里,你更多能夠感受到的是蘇妙玲的傾訴、敘述、表白,甚至因為這種極具個體的感性,忽略了歌曲的主歌與副歌這些結構。歌曲也因此真得成了歌曲,而不是一種投放市場的K歌產品。
當然,這首《眼神總會認得》在音樂上給人的一體感,除了趙浴辰的曲、蘇妙玲的唱之外,香港音樂人何山的編曲和梁基爵的制作同樣功不可沒。后兩位音樂人作為“人山人海”團隊非常重要的音樂人,一直以來給人留下更多印象的,或者還是那些豐富的電子音色,以及絢爛綺麗的氛圍營造。不過,在《眼神總會認得》這首單曲里,何山和梁基爵用的卻是一種四兩撥千斤的巧勁。主歌的鋼琴伴奏到副歌的鼓點推動,也讓作品的編曲為歌曲主體,提供了一種最恰到好處地循序漸進感,先抑后揚的處理,不僅很好地渲染了蘇妙玲的情緒,也讓音樂整體上顯得非常具有層次感,而且體現出一種歌者自我感性的立體化。尤其主歌與副歌過渡段瞬間的安靜與靜謐,更有種將聚集突然之間對準蘇妙玲的感覺,在背景虛化的同時,也讓她的歌聲更有種獨語與傾訴的感覺。
沒有時下唯高音為美的炫技,也沒有所謂國際化的曲風標簽,蘇妙玲的新單曲《眼神總會認得》,卻以眼神交匯這樣一種方式,讓人對她想要表達的情與愛、變與不變,就此心領神會。音樂,某種時候是唱與聽的傳遞,是音符與音樂符的交流,但同樣也可以說這種眼神交會間的感受與共鳴。曾經,我們有《你的眼神》,如今,我們有《眼神總會認得》。
文/愛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