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有多重要?
想必大多數人第一時間都回答不了這個問題。當然不是因為重要與否存疑,而是萬般好處涌到嘴邊卻又不知如何說盡。
1969年10月29日,斯坦福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計算機首次連接了起來。實際上,他們是未來互聯網的第一臺主機。當年,在網絡上發送的第一條消息是“Login”,但據報道,由于初次連接,在發送字母“g”的時候,連接斷了。
1987年9月14日,中、德兩國學者在北京聯手起草了一封電子郵件“越過長城,走向世界”,并于6天后成功發送到德國。這封日后被多數人認為是中國發往國外的第一封電子郵件,成為中國走向互聯網時代第一步的標志。
幾天前微博有過一個流傳甚廣的調查,問如果夜晚守墓地的工作有月薪過萬,你愿不愿去?其中一個很經典的回答就是——愿意,只要有網絡。
如今,沒有互聯網的生活早已難以想象。電腦、平板、手機,辦公室,家庭,公共場所……,無論在哪里,無論干什么,人們首先要做的,是尋找網絡,是聯網。
多年前,網上曾出現一篇“直播自殺”的帖子,發帖人自稱由于常年內心苦悶, “到了該結束的時候了”,并以身試藥,吞食劇毒草藥。網友一開始質疑其造假炒作,到確認真有其事后則試圖安撫并迅速聯系警方尋找真人。這一場生死營救竟然是從虛擬社交網絡開始。
在移動互聯時代,信息的流通速度大大便利了人們之間的交流。2014年,馬航事件在第一時間引起了網友最大程度的關注和熱議,各種信息來源最多的渠道就是通過網絡。
這種便利性,得益于中國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亦得益于隱于互聯網行業幕后的那些領路人。
熊曉鴿,一個被冠以中國科技業創業拓荒者、中國互聯網時代“締造者”等諸多美譽投資人,用他的獨特眼光推動著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姚勁波、雷軍,一個用“神奇的網站”推動信息服務平臺發展,為人們提供生活便利化,一個在移動互聯時代,被稱為中國“喬布斯”的智能手機新模式開拓者。
這些網絡原住民用自己的努力,從自己的領域推動者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著……
如今,技術的進步讓一切變得沒有距離。互聯網帶領我們進入了一個信息快速流動的時代,從第一臺電腦誕生到有了互聯網,從中國首次聯網到全名上網,從電腦的基礎操作到社交網絡、淘寶等電商盛行,這期間也不過百年,而我們的生活已然天翻地覆。如今,醫院已開始考慮推出網絡和手機服務,連生魚海鮮都可在網上買到,數之不盡的新鮮事物在將來會更加鋪開。
生活便利,技術技術,千言萬語,互聯網最值得稱道的地方正是在于“溝通與聯接”。社交聊天也好,尋找信息也罷,這些都源自于人與人、人與事的聯接交流。
網絡是把雙刃劍,好與壞俱包孕其中。但我們能做的,就是適應。而后進行進一步的利用再創造。畢竟,網絡服務于生活,而生活服務于人類本身。
變遷時代,不變的精神。前行的目的在于享受前行。#致時代前行者#互聯網篇(http://biz.ifeng.com/news/special/50anniversary/internet.shtml)
致敬,奉獻互聯網事業的原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