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妮弗勞倫斯太過激動撲倒在舞臺上
2013年第85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已于美當地時間2月24日晚在洛杉磯杜比劇院拉卡序幕。據外電24日最新消息,22歲的女演員詹妮弗 勞倫斯憑借在《烏云背后的幸福線》的出色演出,獲得了本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大獎,順利成為新貴影后。她也是首位獲得這一獎項的90后女演員。
小編獨家挑選二十位最美麗的奧斯卡影后,回顧她們令人難以忘懷的影像歲月。
[page_break]
費雯麗:第十二屆、第二十四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作為一個演員,她在銀幕上演出了一個個動人的愛情故事。而作為一個女人,她一生的愛情生活卻十分凄婉。她是律師家的女主人,卻渴望成為一名女演員。1931年,當31歲的霍爾曼在街道上遇見18歲的費雯麗時,這位一向舉止得體的律師竟目不轉睛地盯著眼前那張令人神往的臉:圓潤而俊俏的下頜,唇線清晰而優雅,雙眸閃動出奪人心魄的聰慧,面龐秀麗得舉世無雙。霍爾曼律師按部就班的人生由此突然出現了愛情故事。
[page_break]
瓊·芳登:第十四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瓊·芳登原名瓊·比沃爾·哈維蘭德。十幾歲時,在西岸演出公司的組織下,她開始以瓊·伯菲爾德的藝名走上舞臺。在1935年她的第一部影片《女士不多》中,她以此藝名出演了一個小角色。在兩年多的舞臺生涯之后,她以瓊·芳登的藝名再次出現在一些低成本的藝術電影中。在1940年初期,芳登主要憑借兩部希區柯克電影進入了個人演藝生涯的全盛期“蝴蝶夢”(Rebecca,1940)和《恒久的寧芙》,使芳登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的提名,之后又是希區柯克的《深閨疑云》最終把芳登送上了奧斯卡的最高領獎臺。
葛麗亞·嘉遜:第十五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對影迷們來說,演藝生涯后期的葛麗亞·嘉遜是優秀的代名詞,她飾演了眾多為大家所津津樂道并喜愛的電影角色,如《萬古流芳》,《傲慢與偏見》,《忠勇之家》,《鴛夢重溫》和《居里夫人》。她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受歡迎的女演員之一,我們無法一一列數她所獲得的提名和相應獎項,一個事實已經足以證明她的受歡迎程度她被11個國家授予“最受觀眾喜愛的演員”和“最佳女演員”榮譽。
[page_break]
珍妮弗·瓊斯:第十六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真名菲莉絲·弗洛拉·伊斯莉,生于1919年3月2日。她是在電影工作室體系下由制片人大衛·塞爾茲尼克一手捧紅的美國女演員。1946年,珍妮弗出演了塞爾茲尼克制作的電影《陽光下的決斗》。珍妮弗生于俄克拉荷馬州的塔爾薩市,她的第一次婚姻是與演員羅伯特·沃克,并與其生有兩子,兩個兒子后來都成為了演員。珍妮弗和羅伯特1944年離婚,1949年,珍妮弗嫁給了塞爾茲尼克,即上文提到的大名鼎鼎的制片人,珍妮弗與大衛相守到1965年后者的逝世,之后他們的女兒瑪麗·珍妮弗自殺,這雙重打擊幾乎讓珍妮弗崩潰,并企圖追隨親人了結自己的生命。創傷恢復之后,珍妮弗的精神狀況一直不佳,直到與她的第三任夫婿,一個身價百萬的工業家踏上紅毯。1993年后者再次扔下珍妮弗撒手人寰。現在珍妮弗是諾頓西蒙博物館的董事之一。
英格麗·褒曼:第十七屆、第二十九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瑞典電影女演員。1915年8月29日生于斯德哥爾摩,1983年8月29日卒于倫敦。幼年喪失雙親,由親戚撫養。1933年考入斯德哥爾摩皇家劇院,不及一年便躍身為瑞典影壇新星。先后在《修道士橋的問題》(1934)、《婦女面部》(1938)等 片中飾角。1939年應邀赴美主演好萊塢名片《插曲》,獲得成功。她在美國主演的著名影片包括《卡薩布蘭卡》(1943)、《戰地鐘聲》(1943)、《煤氣燈下》(1944)、《聲名狼藉》(1946)、《圣女貞德》(1948)等。其中,《煤氣燈下》 使她首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50年代在歐洲幾國拍片,主要有《歐洲51年》(1952)、《意大利游記》(1954)、《艾倫娜和她的男人們》(1956)等。1956年在英國主演好萊塢影片《阿娜斯塔茜婭》,并因此第二次獲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晚年,她在《東方快車謀殺案》(1974)出演配角,再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最后又因影片《秋天的奏鳴曲》(1978)獲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