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圖片來源:人民網)
從浙江有線臺的當家花旦,到趕超倪萍、周濤,取得主持七屆春晚“光輝戰績”;從一個專科學歷的"上海小姐",到穩坐央視“一姐寶”座,身價逾過30萬的頭牌名嘴,無論是她的情史,還是她的奢侈私生活,無論是她隱秘的高干背景,還是她游刃有余,“三級跳”事業平步青云,董卿,如何從淮北一個小縣城走到全世界人民心中? 和朱軍、春晚導演郎昆又有著怎樣的“不為人知”故事……
艱苦的童年生活
童年,是一個讓人怦然心動的字眼,是一段讓人永生難忘的記憶,是一段五顏六色的美好時光,然而對于董卿來說,生活中、玩耍時都缺少了父母的陪伴,現已過而立之年的董卿,童年的經歷卻不如很多普通的孩子……
“上海小姐”的“苦澀”童年
1973年11月董卿出生在上海的一個弄堂里,陰冷的天氣,一個小生命的誕生,為一戶普通的上海人家增添了無與倫比的歡樂與幸福,然而好景不長,父母的工作突然被分配到安徽淮北的一個縣城。相比與上海舒適的生活,安徽的生活肯定是要苦很多,經過幾番“家庭會議”,父母無奈下,將董卿寄養在外公外婆家。
眼淚中的“幸福”生活
董卿的童年世界一直沒有父母的陪伴。當小伙伴們在父母的臂彎里嬉笑玩耍時,董卿只能站在一邊羨慕地看著。也就這樣,在外公外婆舅舅舅媽的悉心呵護下,董卿像小公主一樣開心地度過了童年,但對爸爸媽媽的思念總會不時涌上心頭,晚上自己一個人,也沒少掉眼淚……
外公外婆一輩子養了6個孩子,在外公外婆家生活,因為4個舅舅和阿姨都還沒有孩子,因此,7個大人每天都圍著小董卿一個人轉。只要閑著沒事,舅舅和阿姨就經常抱著董卿出去玩。喧鬧的街市﹑廟會,安靜的公園,董卿在上海的許多地方都留下了歡快的笑聲。糊糖人﹑冰糖葫蘆﹑爆米花﹑炒豌豆……。
到上幼兒園的時候了,董卿和小伙伴們開開心心地進入幼兒園。她非常喜歡幼兒園的生活。是幼兒園里的“大忙人”,回家也不閑著,一定要把在幼兒園學到的東西統統表演一扁。無論在家里,還是在幼兒園,都是一顆“耀眼的明星”。
7歲了,董卿該到上小學的時候,父母希望她可以回到他們身邊,董卿更是十分想念她的父母,順理成章,父母將她接到了淮北,至此,董卿一家人這才團聚。而父親的嚴苛,讓董卿有時候很“吃不消”。作為報社總編輯的父親,從小對她都嚴格要求,不僅要學會料理家務,還要學習做飯,甚至連鏡子都不讓她照。
高干家庭“虎父”無“犬女”
董卿的爸爸董善祥是報社的總編輯,媽媽金路德是大學物理系教授,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里,教育與歷練是難免的,從小父母對董卿的要求就特別高,自己的事情不僅要自己做,還要幫助家里來料理家務,也許,正是因為教育方式與環境的關系,董卿從小就是獨立性非常的女孩。
與父對打為上藝校想“自殺”?
初中的時候,董卿是學校的“文藝活躍分子”,畢業后想報考浙江省藝術學校,但遭到父親的反對。當時與父親吵架的場面,董卿仍然記憶猶新:“父親又開始了我最為厭煩的說教,最初我還能強忍內心的悶氣,但最后我忍無可忍,突然拿起碗對父親叫道:‘你再說?!父親見女兒居然這樣對他說話,更加憤怒,開始和女兒對吼。董卿也被激怒了,接連將兩只碗重重地摔在地上,“我的舉動無疑招來父親狂暴的拳打,但我也不甘示弱,對父親迎面而來的拳頭進行反擊。這是有史以來,自小到大,第一次與父親上演一場‘對打戲’。”
為了讓父母同意自己的選擇,董卿甚至使出了“自殺”的威嚇手段,“那時我們家住在六樓,我經常會在陽臺邊寫一行字‘活著還有什么意思’,一半是寫給自己,一半是寫給父母看的,我心里很清楚,只是嚇唬嚇唬他們。”
[page_break]
孤獨的成功之路
從清潔工、服務員、馬桶工到央視一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