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瑋柏-《24個比利》封面
中國娛樂網訊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刻:當你在生活中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心里時不常地會冒出另一個聲音,來把自己先前的想法加以肯定或者干脆推翻?嗯,相信大家一定都有過,潘瑋柏也不例外。去年,當潘瑋柏哽咽著上臺領金鐘視帝獎的時候,我們以為他是激動和興奮,只有他自己知道,那是他內心承受了太多非議和壓力之后難以自控的情緒宣泄。也是從那時開始,這張名為《24個比利》的音樂作品就已經誕生,并且注定要震撼樂壇了。
眾所周知,《24個比利》是擁有心理學背景的作家丹尼爾·凱斯(Daniel Keyes)于1981年出版的一本描述多重人格患者Billy Milligan的真人真事的傳記式小說。本書敘述比利于1977年因犯下連續強暴案而遭美國俄亥俄州警方逮捕。但他卻對自己犯下的罪行毫無記憶。后來他經過徹底的精神檢查,發現他患有多重人格。包含原本的比利,共有24個人格在他體內。最后他在4位精神科醫師和5位心理學家共同宣示證明下,被獲判無罪。此書使得多重人格癥這種罕見的心理疾病為眾人注目。
想必也正是受了這本書的影響,平日里嘻哈慣了的潘瑋柏,在經歷了一段精彩人生的云霄飛車之后,當遭受各種不同的批評與認同的同時又被各種冷漠與關心中左右夾擊時,在與自己瘋狂地糾纏廝打之后,在輿論的撕毀之后由內到外嚴肅而深刻重新審視了自己,接著,再一次發出反擊并重生……如果說潘瑋柏想借《24個比利》來呈現自己隱藏在內心的多面人格,還不如說他正試圖通過音樂、視覺、舞蹈,甚至演技,來向大眾展現隱藏在他內心的豐富多彩的人生體會,并且,他成功了。
當然除了嘻哈舞曲本該就有的動感節奏和大段饒舌之外,在屬于潘瑋柏獨一無二的舞曲里,還多了幾味讓人欲罷不能的藥劑,比如他在音樂中所注入的靈魂和思想,再比如每一張專輯中都會有與之前的作品完全不同的創新概念,還有就是在這些充滿畫面感和幻想魔力的舞曲中被潘瑋柏所添加進去的個人特色…如果說,咬字含糊不清的ABC唱腔是嘻哈舞曲的必備添加劑,那么在《24個比利》這張專輯里,我們聽到的不僅僅只是集視覺和聽覺于一身的舞曲,也不再只是讓人聽完之后純粹地想跟著旋律一起擺動起來的那種感覺,因為這樣的固有模式和音樂理念在潘瑋柏的創作里已經不再是對一首精彩紛呈的嘻哈舞曲最好的評價了。
也正是抱著這種追求的態度,讓我們聽到了許許多多的構成嘻哈音樂意外的元素:拿《現場直播》《釋放自己》《給力》這幾首歌來說,恰到好處的電音運用和處理讓聽者在不由自主的被帶動中多了幾分的空間感,無不營造出了一種隨時可以沸騰起來的氛圍,充滿立體感官的呈現效果,自然而然地讓人跟著跳動的節奏找到那些被隱藏在各個空間中的人格和故事畫面…那是一種隨著音樂不禁而來的奇妙感覺…再比如《華麗進行曲》里,調皮而溫柔地那個潘瑋柏用一個熱鬧而歡愉的團康舞曲來完美渲染著一支俏皮的進行曲,選擇在副歌之后將《我要你的愛》精華部分揉到全曲的高潮之處,更是成為全曲的又一點睛之筆;不得不提到的自然是同名主打歌《24個比利》里“迷惘卻勇敢,叛逆卻正直,脆弱卻堅定”的潘瑋柏以“誰存活/誰逃脫/我該只屬于一個我…”這樣一首有深度有故事情節的舞曲告訴每一個聽眾,舞曲不只是唱唱跳跳,舞曲同樣可以帶出內心深度的思維。詞、曲、編曲上全面性的突破,每3秒變換一種唱腔的演唱方式強調了人格的不同,并且讓所有人第一次在舞曲里聽到用聲樂營造歌曲的戲劇張力,讓潘瑋柏可以驕傲的說,他絕對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開創舞曲結合戲劇、唱腔表演與內心深層省思,讓舞曲不僅是舞曲的新世代潮流!
“我是我/他是我/你是我/那我是誰/我是他/我是你/我是我/那你是誰/誰誰誰/我到底是誰?”從2002年的第一張專輯《壁虎漫步》到今年的最新專輯《24個比利》,潘瑋柏用10年時間,平均一年一張,像壁虎一樣,輕舞漫步之間,一步一步做出9張專輯。也正因《24個比利》這張曲風華麗而不失內涵的專輯,潘瑋柏用實際行動回答了“我是誰?”的人生命題:他還是當年那個在華語樂壇獨樹一幟,才華橫溢,鬼馬紛呈,不可取代的潘瑋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