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視率黑幕重重,也是“唯收視率論”對今天的中國電視界造成的最深重的影響。揭穿收視率黑幕,消除收視率亂象,最根本的還是改變“唯收視率論”在中國電視節的地位,改變收視率為核心的競爭機制,從多方面綜合考評,才能促進中國電視界的健康發展。
一個節目的好壞,收視率是衡量的標準之一,但越來越多的交易、黑幕已經讓那個曾經純粹的數字變得不再單純。
《大祠堂》
8月1日晚,《大祠堂》出品人之一、中視豐德影視版權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建鋒,在微博報料:有電視研究機構以合作推廣名義來游說,稱可以以推廣費換取收視率,誓言旦旦表示只要通過交錢就可輕而易舉幫助拿到至少全國前10數據。這一舉動讓收視率亂象再次推上輿論風口。
所謂收視率,指在某個時段收看某個電視節目的目標觀眾人數占總目標人群的比重,以百分比表示。現在一般由第三方數據調研公司,通過電話,問卷調查,機頂盒或其他方式抽樣調查來得到收視率。今天,收視率在電視行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作為一個量化標準,間接與電視臺的收益掛鉤,被譽為電視臺的搖錢樹――廣告客戶以它為參考范本,并決定廣告投放量。收視率每上升一個百分點,就意味著千百萬元的廣告收入,巨大的利益誘惑,讓有些電視臺見利忘義,不惜采取非法手段污染數據。有的地方甚至出現過有人因污染收視數據而被判刑的案例。
電視臺建立以收視率為核心的競爭機制,讓收視率的高低決定節目的生死,這種優勝劣汰的機制,在某種程度上能激發整個電視臺的活力,也是自由開放的市場經濟的特征。但它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正是因為收視率的作用舉足輕重,而又得不到有效的監控,于是產生了各種亂象。
而針對收視率亂象,這些年來外界的質疑聲一直沒有中斷過。早在兩年前,《人民日報》就曾揭露收視率造假現象。2010年7月1日,《人民日報》刊登了《電視收視率發現造假行為》消息,首次揭露了收視率樣本戶正被個別地方衛視“收買”的事實。它指出,“制作”收視率以其低廉的代價、隱秘且難以查證的造假方式,以及懲戒機制缺失的行業背景,正在成為個別地方衛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力爭上游的“幕后法寶”。
原央視索福瑞總經理王蘭柱在稍早些時候也曾表示,收視率亂象已影響到廣電、廣告行業的健康發展;收視率問題已成為中國電視發展的阻礙。而資深媒體人“湘人李”也爆料,目前有衛視向樣本用戶行賄,污染數據,而作為第三方數據調查公司索福瑞的監管力度不夠。他稱,在某些樣本用戶集中的地區,個別電視臺采用送糧油大米等小恩小惠,讓樣本用戶在某時段固定看某個節目,人為提高節目的收視率。
作為國內唯一家從事收視率調查的企業央視索福,在遭受外界強烈質疑的情況下,曾經邀請相關領導、專家、學者以及全國主流媒體出席他們舉辦的說明會,并坦言,現在干擾收視率公平調研的手段很多,不法分子采取監控數據回傳、監聽公司電話、跟蹤入戶上門、招貼廣告尋找樣本戶、高價收買樣本戶、冒充工作人員欺騙、收買賄賂工作人員等手段獲取樣本戶信息。并承諾以法律的手段打擊不法分子,確保數據的客觀性和權威性。
我們或許沒有理由懷疑索福瑞的“誠意”,然而,目前全國從事收視率調查的只有央視索福瑞一家,它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這樣的數據,其公信力本身就令人質疑。對此,央視名嘴崔永元也說,按國際慣例,收視率應由獨立的第三方來提供,沒有任何親緣關系,這樣數據才能客觀公正。由此看來,央視索福瑞作為利益方既沒有資格,也沒法保證調查公平。在美國,除了獨立于電視臺之外的AC尼爾森外,還有不少媒體在發布電視收視率。這說明,收視調查只有回避了利益和親緣關系,并引入更為科學準確的調查機制,才能最終打破利益壟斷,走向客觀公正。
另外,收視率黑幕重重,也是“唯收視率論”對今天的中國電視界造成的最深重的影響。在收視率之外價值判斷體系上的缺失,導致收視率發揮著過大的作用。它對產品品質的引導是扭曲的。因此,即便是收視率調查十分準確,作為唯一標準的“唯收視率論”,其存在的必要性也有待商榷。然而,去年,央視、北京臺等都提出了綜合考評體系,即除了收視率,還要考慮美譽度、品牌價值等因素。上海戲劇學院今年1月初推出了引進觀眾滿意度調查的收視率評估體系,它采用國際最新技術,結束了以前只有收視率調查而沒有滿意度調查的歷史。然而,由于缺乏足夠的資金將它推向市場,也由于原先收視率調查受益者們的反對,這一評估體系至今難以推廣,令人遺憾。
說到底,揭穿收視率黑幕,消除收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