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檔節目為什么吸引觀眾,第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好玩兒。原版《TheVoice》憑耳朵做出判斷的創意,回歸了音樂的本質。我愿意看到評委們轉身前后的表情變化。有時候,我也嘗試陪著他們一起閉上眼睛,頗有些“天黑請閉眼”的樂趣。用自己的耳朵直接喚醒自己的感覺,把自己的感覺與評委做一個比較,多么好玩兒!我在看了十幾分鐘之后果斷把電視的音頻切換到組合音響上,就是為了更好玩兒。其實再刺激一點的話,就是讓電視機觀眾對選手也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直到第一個評委轉身。
“好聲音”吸引我的第二個原因是它的專業。雖然劉歡說他從未指望靠一檔節目改變現在音樂唱片業的現狀,不過四個“導師”絕不簡單,沒有哪一個是浪得虛名。看見四位在那兒豎著耳朵合著節拍或傾聽、或思索、或困惑、或糾結,迄今還沒一個判斷失常,沒有一個追捧綿羊音來惡心觀眾。曾經那種綿羊音只一次,就差點摧毀了我的聽力。
“好聲音”吸引我的第三個理由是它的真誠。我不確定每位選手講的故事是不是真實的。我覺得無論是四位“導師”還是觀眾,首先是要聽從于自己的耳朵。先唱后聊,這個次序起了決定性作用,已經把幕后故事的干擾降到最低。同時,招募而非現場打分,也把作假的風險留給了選手,將來再亮相觀眾需要看到的是進步。而那英真實的“囂張”、楊坤真實的“木訥”、劉歡真實的“傻憨”、哈林真實的“鬼馬”都回避了相互的評判,把節目做得更像大爬梯。
最后一點,好聲音里有驚喜,沒有驚駭。得不到轉身的聲音確實缺少特色,但也都還不差。正如庾澄慶說“你唱得很好,但是不選你的原因,就是你的聲音少了一個鉤子”。這也算是給該節目觀眾提了個醒,不論如何定義這個鉤子,至少說明在節目上有多火,都不是通往音樂夢想的捷徑。反過來呢,評委們找到鉤子后,需要思考的是“怎么讓鉤子上的餌更可口,讓觀眾更想吃”,商演、代言的便利的確存在。
沒想到這一看就沒能停下來,即便中間插播了過于頻繁的廣告。不過我要規勸浙江衛視一句,你賣多少錢都沒關系,但是千萬不要延長廣告時間。你所延長的每一秒都是對觀眾忍耐力的挑戰,這會反過來傷害到節目,尤其是在這個網絡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