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海報
雖然這部電影沒有什么意外驚喜,但是不失為一部娛樂電影。這部電影沒有牽強附會的劇情闡述,主題表述,沒有承載一代人所謂的文化使命,傳承中國電影的“前世今生”,而是一部可以讓我關注人物命運的現實題材電影。如果你沒有在家看了《少年凱歌》,或是溫習了《霸王別姬》,或是還站著陳紅陳凱歌夫婦的緋聞的道德審視下去看《搜索》,沒有先入為主自己想很多,也許,你會享受《搜索》……盡管陳凱歌導演并不能完全拿得起,放得下,但是至少他拍攝《搜索》也算是對自身創作的反思,對于自身面對中國現實一種態度表達。在表達自我之前,陳凱歌導演還是很實在地從劇情出發,安排好“淚點”與“笑點”,希望讓大部分的觀眾不要失望。
像電視劇是杯具嗎?
我不能臆測《搜索》是否在整體美術設計上追求的就是中國現實的“接地氣”的表現,不貼金簪銀地表現“時尚”,或是“苦逼”,如果單是從我的角度來說,《搜索》的美術包括人物造型的貼近生活本身沒有錯,但是導演對于空間,人物調度,攝影的想法沒有之前放得開,由于不能放棄人物關系的復雜,也不能放棄微妙的情緒,所以務必要以密度大的臺詞去推動這一切,這樣一來,就感覺不出娓娓道來的優雅感,陳導演的抒情段落僅為展示了葉籃秋,莫小渝等女性角色的落寞,悲切上,也同時用一段楊守誠和葉藍秋的“契約愛情”來飛揚一種帶有詩意的情緒表達,而沒有一個整體的電影美學的想法,或說之前有的,在市場試煉之后覺得無效了,還不如放輕松些,讓觀眾高高興興或是感動一下更有意義。“像電視劇的電影”也許不是壞事,至少中國電影有許多地方需要像電視劇敘事學習,至少在思考現實的問題上。
吐槽大師,小丑嘩寵
有多少人以批判或褒揚一個電影導演來表述自身的立場?似乎立場標簽所帶來的巨大的虛榮心開啟無限接近真理的路徑,當然“大師”的地位是人民所給予的,是人民擁戴出來的,但是,我們這個時代真心歡迎“大師”嗎?難道喜歡“大師”從來沒有被人認為是非主流或是小眾嗎?如果心里壓根就沒有歡迎過接受過“大師”,為何又要要求他人成為呢?或說用一個大師的名號去打壓一個電影創作者,指著他說,你怎么不如伯格曼呢?而在批評的時候其實壓根不關心這人能不能成為“大師”,而是表達自身的立場以標榜自身精神上的“高富帥”。如果是真心有大師情結的,應該好好愛護那些有藝術特質的電影,支持作者,而不是在電影院里罵著這部電影怎么這么悶然后拂袖而去。批評的混論是社會思想的混亂,電影創作者希望去把觀眾的脈,途經就是觀眾的觀影口碑,然而,這一切都太混亂了。當然,不是說只有一個聲音是不混亂,多幾個聲音就是混亂,而是說,我們在討論《搜索》的時候我們究竟在討論什么?為了釋放自身的壓力,既然花了五十元我們應該可以無情地吐槽這部電影,我們不是需要一個中國電影明天會更好的結果,這與我們無關?我們只是消費者。所以,陳凱歌導演拍《搜索》企圖想駁接與觀眾的溝通機制之前,應該做好接受混亂浮躁的一切輿論。陳凱歌導演沉淀那么多年拍攝現實題材電影《搜索》,選取了一個受到“人肉搜索”攻擊的女性的命運軌跡的故事去表述,也可以看出他內心的一種深刻思考,也可以說是他賣萌撒嬌的柔軟內心的訴求。他敢于做“靶子”,站在臺上還是感動了我,畢竟他沒有跟黑澤明導演那樣痛苦地自殘來消解內心的焦慮,而是繼續拍攝他心內渴望表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