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炮轟湖南省教育廳
據報道,崔永元11日在微博中稱,崔永元公益基金準備培訓100名湖南鄉村教師,“湖南省教育廳回復:不反對、不支持、不參與。我們非常憤怒,在此正式評價湖南省教育廳:不努力、不作為、不要臉!”
與崔永元公益基金的遭遇對應的是,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國已開放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的登記——對社會組織“松綁”,已由共識邁向行動。但湖南省教育廳“不反對、不支持、不參與”的回應,就將一個亟待破解的現實難題擺在公眾面前:“入門”限制取消或降低后,真的就意味著社會組織發展水到渠成了嗎?
以崔永元此次遭遇為例,我們暫不論湖南省教育廳表態動機何為,但“三不”回應透露出的不合作意味,卻是顯而易見的。表面看,正如有網民所說,“不反對就不錯了”,但囿于長期以來集體培訓都由政府機構出面組織的習慣,貿然出現的公益培訓,在無官方明確支持下,難免讓個別學校甚至教師存在戒備心理,這顯然無形中增加了培訓計劃的被接受度。
還有必要看到,在政府部門掌握了絕大部分資源,且嚴格靠指令來推動工作的語境下,縱使上層表態“不反對”,底層的異化抵觸也不容忽視。由此,不合作,客觀上就是一種阻力。
而從社會組織的具體運作特點來看,較之于解決登記難,解決發展難的問題或更具挑戰。現階段的中國社會組織,還處在一個過渡階段,一方面,需要權力收縮,以擴大社會組織的生存空間;另一方面,實際操作中又需要政府行政資源為社會組織的后續發展注入活水,如政策支持、稅收優惠、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但無論權力收縮還是政府扶持,阻力都還一定程度存在,崔永元的遭遇就是明證。
崔永元作為名嘴、全國政協委員,其話語權、影響力自不待言。崔永元公益基金尚且遭遇地方政府機構“軟抵抗”、“不合作”,其他眾多社會組織的遭遇,更可想而知。
所以,這不該是崔永元一個人的憤怒。“鄉村教師公益培訓計劃”的遭遇,也可說是現階段社會組織生存狀態的縮影。那就是,即便在宏觀政策上,民間組織得到了正名,但在更為復雜的操作層面,認知偏差(如“事不關己”的消極心態、一旦出現利益糾葛就刻意制造程序障礙等)的消除,并非一日之功。
鑒于此,放開身份登記只是幫助社會組織走向了發展壯大的第一步,“放行”之后,還需要政府職能部門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從制度層面為社會組織打通暢行的“任督二脈”,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和資源。朱昌俊(湖北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