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照。
許多年之后,王小帥導演面對記者,仍能想起11歲自己見識殺人逃犯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那時的貴陽是西南邊陲一個典型的“三線”小城,他們舉家從上海遷徙至此,為的是響應“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的號召。如今,那個只瞥了王小帥一眼的殺人犯被搬進了他的電影《我11》,還有了更多的故事。
“你的11歲關我什么事?”日前,在一次私人聚會上,周立波放下喝干了的紅酒杯,言辭激烈地抨擊《我11》的片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王小帥承認,這部電影確實有著濃重的自傳性質,但他也念叨著要記錄那個快被大眾遺忘的“三線”故事。
一出生就“支援三線”
1966年,王小帥出生才幾個月,就跟隨支援三線建設的父母從上海來到西南的貴陽烏當區新光廠。王小帥的母親當年28歲,是上海工廠里的技術骨干,“勸我媽媽過去,除了為國家做貢獻外,還有空氣好、吃得好、山清水秀等理由。當時爸爸已在上海戲劇學院有了穩定工作,但他最后還是辭掉工作做出犧牲跟著去了貴陽。”來到新光廠后,爸爸由于專業對口調到貴陽市京劇團,一周才能回一次家,于是王小帥印象中的童年就是和媽媽、妹妹生活在一起。
《我11》中男主角王憨的媽媽,王小帥最初想找《青紅》里的女主角高圓圓飾演,但他實在等不到高圓圓長得像媽媽的那一天。后來找到閆妮,一方面是因為她和王小帥的媽媽長得有點像,另一方面是王小帥從閆妮身上看到不一樣的氣質。“大部分對她的印象是《武林外傳》(電視劇版電影版)中的老板娘,但她的喜感是被環境烘托出來的,要演十一二歲孩子的母親,她也非常合適。”
《我11》中的媽媽非常嚴厲,有時會體罰王憨,這讓閆妮一開始有點不適應,對此王小帥表示:“那個時代的多數媽媽教育方法就是這樣,加上廠里的工作很繁重,他們在陌生的大山里很少和本地人交流,又回不去上海,沒法像現在的母親那樣溺愛孩子。”
與小伙伴“喝水結義”
《我11》的前半段講述的都是王憨和伙伴們的童年生活,電影里展示了很多屬于哪個年代的細節,譬如電影里無處不在的號聲、白襯衫、紅領巾、彈弓,他覺得這些東西不僅是自己的童年,也是生活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人們的集體記憶。劇組拍攝時原本要回到貴陽的新光廠原址取景,由于房地產開發導致場景變化很大,后來劇組在重慶萬盛區找到一家廢棄工廠,復制出和童年記憶差不多的場景。
談到自己的童年,王小帥說,“那時候的工廠就是個小社會,孩子們的生活中只有家屬區、學校、工廠和大山。工廠我們很少去,大部分時候就是三點一線。”生活單調乏味、卻也無憂無慮。當年看電影《大浪淘沙》里有四個志同道合的兄弟,王小帥和小伙伴們也學著“喝水結義”。于是,《我11》中男主角王憨也和三個小伙伴組成了一個小團體。王憨正直老實,因為廣播體操做得好被老師選為領操人;小老鼠機靈調皮;小眼鏡書呆子氣重;當然還有九把刀()所說的“每個故事都有的那個胖子”。劉文卿、鐘國流星、樓逸昊和張珂源這四個小演員從幾百名小孩中被選中,在王小帥的指導下回到了上世紀70年代末期。
都說孩子的戲份是最難拍攝的,但在王小帥看來,無論是哪個時代,十歲左右的孩子都有著共性,“他們還沒形成很強的自我意識,除了玩的游戲不一樣,在一起的感覺都是差不多的。”重慶的那個廢棄工廠離市區很遠,導演也讓所有劇組成員將iPad、mp3、手機全部留在了城市。
幾個月后,小演員們透出的本性就和30多年前貴陽山區里的伙伴們幾乎一樣,除了時不時要糾正他們口頭禪,“有時候他們演得興起,突然會來一句‘哇塞’,那個年代的孩子是不可能說這句話的。”除了孩子們當了幾個月山里的野孩子,連在片中扮演男配角的喬任梁 ()都說感覺自己回到了70年代,“我在劇組一個多月沒用手機,那地方也不能上網,拍完戲后我就去爬山、釣魚,電影拍完我釣的魚估計都有十幾斤了。”[page_break]
遇見殺人犯,喜歡追趕刑車
《我11》的后半段,殺人犯的出現讓故事從溫馨走向了殘酷。11歲那年王小帥在河邊看到警察抓捕殺人逃犯,是這個情節的出處。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