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在書中提到,《武訓傳》是自己藝術生涯中的“一大慘痛遭遇”。
這部電影既然在政治上是被徹底否定的,那么在藝術上的成敗得失,也就沒有任何研究的價值了?我實在想不通。——趙丹
有關《武訓傳》的激賞與批判,皆在61年的歲月中逐漸淡化,這部影片所承載的,在當年的親歷者身上是不解、嘆息、遺憾,在如今的骨灰級電影愛好者和為傳承電影文化而努力的人們眼中,則更多的是感動、珍惜、呵護。本報記者通過采訪和資料整理,發現了四位與影片相關的人物,四段故事、四種眼光,在這里,歷史無聲交匯。
2011年,趙丹的長女趙青重新修訂再版趙丹著作《銀幕形象塑造》,把趙丹于1951年初發表在《大眾電影》上談《武訓傳》的文章、趙丹的生前談話及“文革交待材料”添加到書中,而趙丹在《武訓傳》前后的心路和掙扎也得以展現。
(以下內容節選自2012版《銀幕形象塑造》,該書即將上市。)
演員趙丹在《武訓傳》中出演主角“武訓”,卻因此遭遇了巨大的風波。
投演
赴武訓故鄉體驗生活
剛一解放,我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武訓傳》的創作中去,但跟《烏鴉與麻雀》同時拍攝的《武訓傳》,卻是藝術史上的一大慘痛遭遇。
解放以后,在全國第一次文代會上,孫瑜看到不少歌頌革命勝利的文藝節目,他敏銳地感到再拍《武訓傳》那樣的題材,恐怕已經不合時宜。但是昆侖影片公司已把《武訓傳》提交全場討論……我們進行采訪工作,到山東武訓的故鄉去體驗生活,總之,我是不遺余力地來演他。孫瑜又吸取了眾人的建議,對劇本作了些修改,繼續拍下去。
挨批
上街都不敢抬頭
1951年《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應當重視電影〈武訓傳〉的討論》的社論,一場急風暴雨式的批判電影《武訓傳》運動在全國上下展開……我一生中從未經受過像這樣的批判,一下子給嚇懵住了,思想異常混亂。
上街去,觀眾指指戳戳地說:“看武訓來了!”弄得我不敢抬頭,回到家中和家人黃宗英發牢騷說:“連上街都不行了,這以后如何還能演戲呢!”又如廠內學習小組上,有個別人提出要審查我的政治歷史,這使得我更為難堪……我曾幾次向電影領導人提出離職下放,改造自己,但被他們硬留住不放。存疑
藝術價值如何評判?
當批判的陣勢突然在一個早晨拉開時,孫瑜和我簡直嚇傻了眼……我失去了往日的熱情和開朗,變得終日惶惶,常常寢食不安,徹夜難眠。在家里,我不再是溫情的丈夫、慈愛的父親,卻像一頭暴躁的獅子,動輒大發雷霆……批判運動總算過去了,傷痕卻永久地鐫刻在心上。
批判電影《武訓傳》的政治內因將由歷史學家們去研究,而當時所產生的直接的社會效果,便是為解放后的文藝批評樹立了簡單化和片面化的風氣。這部電影既然在政治上是被徹底否定的,那么在藝術上的成敗得失,也就沒有任何研究的價值了?我實在想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