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危機》全球總票房大約6億美元
比起邪惡的大反派和美女間諜,40億美元的債務危機是007和他老板米高梅更大的對手。
“Bond, James Bond。”007如果還想端著馬天尼在大銀幕上耍帥,恐怕要換一個新老板。
他的現任老板—不是軍情5處,而是身負40億美元巨額債務的米高梅—在7月7日宣布,由于資金原因取消第23部007電影的拍攝。
沒有錢,再厲害的超級特工也只能失業。與影迷同樣失望的是米高梅的債權人。伴隨著停拍消息一起的是米高梅向債權人發出延期償還債務的請求。根據之前的協議,7月15日前,米高梅需要償還2.5億美元本金以及2億美元利息。
類似的請求已經重復了6次。早在去年9月,米高梅就因為無法償還利息而緊急召開債權人電話會議。當時,除了需要支付2.5億美元的利息,米高梅還缺少1.5億美元的資金用以維持電影拍攝計劃,其中包括如今停拍的007以及仍舊懸而未決的指環王前傳《霍比特人》。在長達6個小時的電話會議中,債主們頻頻發難,并威脅提出清算要求。股東們也頗為絕望,一位與會者甚至宣稱,當你在100多個債權人中周旋時,破產簡直是眾望所歸。最后,由摩根大通背書,米高梅與幾個主要債權人達成協議,使得當時應支付的利息和款項延期償還。[page_break]
今年年初,情況似乎有所好轉,米高梅與著名導演山姆-門德斯洽談了執導新一集007的拍攝計劃,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影片最早將于今年6月投拍,并于2011年上映。但4月份情況又急轉直下,007系列的制片人邁克爾-G-威爾遜和芭芭拉-布洛柯里宣布推遲新007的拍攝計劃,最大的原因是“考慮到米高梅公司未知的前景以及現實存在的資金困難”,并且“不確定會在何時重啟該計劃”—直到這樣的推遲在7月變成取消。
事實上,米高梅現在的處境頗為尷尬,眼看著一筆筆到期的債務和越來越多的利息需要支付,手頭卻沒有什么賣座的電影可以帶來收入。電影制作的蕭條和公司的巨額債務簡直是一種惡性循環。米高梅今年的電影還剩下翻拍里根時代的經典制作《赤色黎明》沒有發行,這部由湯姆.克魯斯主演的影片計劃在11月上映,但是至今連預告片都還沒有剪輯,也沒有詳細的推廣計劃。去年最窘迫的時候,米高梅連作為短期資金周轉的2000萬美元現金都拿不出來—一家曾經貴為“八大”的老牌電影公司竟然淪落如此地步,實在令人感慨。
它曾是好萊塢黃金時代的象征。那個時候,明星們通常與電影公司簽有歸屬協議,鼎盛時期,米高梅旗下曾聚集了克拉克-蓋博、斯賓塞-屈塞、加里-格蘭特、凱瑟琳-赫本、葛麗泰-嘉寶、伊麗莎白.泰勒、費雯-麗、瓊-克勞馥等眾多王牌巨星,奧斯卡名作《綠野仙蹤》、《費城故事》、《亂世佳人》等都是米高梅的作品。
但這樣的高調也讓它在1948年反托拉斯法案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制作公司被要求不能兼顧發行和影院業務,米高梅的收入一落千丈,加上二戰之后電視對電影業的沖擊,1957年,米高梅首次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多次被出售和轉手之后,米高梅在1980年代與同病相憐的聯藝(United Artists)合并,而后者正是007的老東家。[page_break]
007或許是史上最賣座的系列電影,從1962年首次登上大熒幕,22部電影已經產生了122億美元的票房(扣除通脹因素)。但在吸金的同時,它也是燒錢的高手,最近一部《量子危機》全球總票房大約6億美元,但在扣除發行宣傳費用和院線的分成之后,投入了2.8億美元的米高梅實際上賺不了多少錢。
更麻煩的是,在007之外,米高梅已經打不出什么更好的牌。在整個好萊塢票房節節攀高的2007年和2008年,米高梅出品的電影足有近40部,但大多是不賺錢的制作。不僅如此,如今支撐米高梅電影的明星們大多也年齡偏高、名聲過氣,這更加深了人們對米高梅老氣橫秋的印象。很遺憾我們又得提到阿湯哥,他近兩年所參演的影片,無論是想炫耀演技的《獅入羊口》還是想爭奪票房的《刺殺希特勒》都沒有達到理想的預期。
對米高梅來說,這樣的窘境已經不是一天兩天。這家傳奇的電影巨頭在2005年就身負20億美元的債務,并被索尼組成的財團以將近5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當時索尼正寄望于米高梅龐大的片庫能為自己推廣藍光DVD增加內容籌碼,但藍光雖然在高清DVD制式之戰中打敗了東芝的HD,卻至今難言成功二字。收購之后,米高梅也嘗試往其他領域發展,尋求與電視機構的合作,比如與CNBC亞太公司組建合資企業,開播電影衛星頻道等等,但是進入市場太晚,業務太分散,還來不及施展,公司就已經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
經歷了一系列成本控制乏力、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