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浩月(專欄作家)
直到老三去世,靜秋都沒喊一句他的名字,他希望她不要和別人一樣叫他“老三”,這的確讓靜秋很沒有主意,于是,在見最后一面時,她只能邊流淚邊說,“我是靜秋,我是靜秋,你不是說我一喊你你就出現嗎?”
在電影中,老三是個神奇的魔術師,總會在靜秋需要的時候站到她身邊,和連什么叫“得手”都不知道的靜秋相比,老三是個熟諳女孩子心理的愛情高手,但他對靜秋含有父愛成分的愛情,使得“責任”與“犧牲”成為這段愛情的關鍵詞。
對于烹飪過奧運會開幕式大餐、制造過《三槍》這種速食甜品的張藝謀導演來說,《山楂樹》算是他回歸鄉土氣息、樸實敘事的作品,一位能操控滿漢全席的大廚,調制一盤小菜自然不在話下,《山楂樹》其實就是這樣一盤貼上“張藝謀牌”標簽的清新小菜,它讓那些在影院里被大制作搞得滿腹油膩的觀眾,有了賞心悅目之感。
《山楂樹》換作別的導演拍,一樣會好看,道理很簡單,老三和靜秋的愛情在現在這個時代已經很難看到,觀眾需要這樣的故事滌蕩心靈,一洗被物欲熏染得變色到不忍卒讀的愛情觀。觀眾走進影院看這部電影,是想看張藝謀的新影像,或是想看小說拍成電影后會是什么樣,也不排除人們想懷懷舊,唏噓一下當年自己身上也有老三或靜秋的影子。
但張藝謀為了讓《山楂樹》走進自己成功作品的名單,還是用力不少,比如演員的挑選,飾演老三的竇驍是影片的一大貢獻,竇驍在表演上的真實、從容,以及把略顯矯情的臺詞說得那么自然的功力,值得贊嘆,在男影星同質化的電影界,竇驍會成為新類型的演員。飾演靜秋的周冬雨,可能是因為在大多數時間里都要壓制自己的感情,表演得只能算合格,最后那場被認為“哭相不好看”的戲,感情的釋放和演繹的投入,讓它成為最能體現周冬雨演技的一場戲。
很明顯的,張藝謀團隊的參與,放大了《山楂樹》這個故事所要傳達的愛情觀,隨著這部電影的全面公映,我想人們探討的話題熱點不會在于張藝謀在這個片子上的成敗得失,也不會在于電影的喜劇效果和催淚功能,而是這幾十年來中國人對待愛情在態度上過山車式的變化。用現在的眼光看,老三和靜秋的愛情固然真摯、感人,但卻是那么地缺少人性化。首映式上蔣方舟在被問能否“為愛等一輩子”時,她說自己的上限是“等一年半”,原因是等時間長了,女人的“市場搶手率和占有率就會下降”,這個觀點自然和對此說法表示“真是開了眼了”的李雪健是不在一個頻道上的。
老三和靜秋的愛情模式,很大程度上是時代因素造成的,這種愛情的可貴之處也在于,它能在畸形和冷酷的環境里開出燦爛、溫暖之花。其實那個年代并非中國近代最浪漫的愛情時期,那時的人人自危和親者叛、仇者陷,以及對自由戀愛近乎病態的批判,讓愛情成為那個年代最奢侈的事情。而個性解放、各種思想潮涌、文藝氣質濃郁的上世紀80年代,才是中國式愛情最理想的生存時代,可惜,經歷過這個時代的作家對愛情的表達能力仍然欠缺,沒能誕生傳世的作品。
《山楂樹》是部值得一看的電影,包括被一些觀眾詬病的采用字幕銜接情節的形式,其實在忍受前三條之后,剩下的也便能接受了。不能讓人接受的是,電影音樂有一小段旋律特別像《我和你》,每當這段旋律響起,我總感覺有人強行拉我出戲要去鳥巢看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