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6月二十五部大小影片扎堆搶灘的混戰,影市走馬燈似的焦灼狀態在進入7月后得到了暫時緩解。萬眾矚目的“全民大片”《唐山大地震》呼嘯上市,當之無愧地顯出了7月、乃至整個暑期檔最強大的霸主之勢。為了“避震”,不少中小成本制作紛紛改換檔期,導致7月上映的影片在數量上比6月驟減將近一半。與此相悖的是,影市大盤在《唐山大地震》票房的強力拉動下急速飆高,累計超過8.5億的月度總票房一掃六月低迷,呈現出暑期檔首輪井噴。
“一片當關,萬片莫近”,《唐山大地震》的強勢一如去年國慶檔的《建國大業》、或者年初賀歲檔的《阿凡達》,除了在電影市場上戰績顯赫,更成功讓電影又一次成為了全民生活的熱門話題。于是,與票房爭奪同樣熱鬧的口碑討論,在暑期檔第二階段熱烈上演。
除此之外,《槍王之王》、《危情諜戰》等商業片憑類型優勢在“震前”先戰告捷,而某些低質國產片的口碑票房悖論也在本月再度露頭。
《唐山大地震》引發國民觀影熱
影市井噴 “大地震”創國產片票房神話
整個7月,票房大盤走出一條明顯的先抑后揚的上行曲線。《唐山大地震》上映前的三周,影市和6月相比差別不大,周票房基本維持在1億——1.5億元之間,整體低于去年同期(去年同期有《變形金剛2》、《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7月22日,《唐山大地震》全面公映,首周四天攫金1.8億,助大盤實現三級跳,一舉躍至2.43億元高位。7月最后一周,公映第二周的“大地震”繼續高歌猛進,2.34億元的進賬助影市周總票房攀升至2.76億。和整個六月不足5億的票房相比,成績斐然。
被視為暑期檔影市“強心劑”的《唐山大地震》,上映11天共收獲4.14億票房,為整個7月貢獻出將近一半的票房,同時也在短短11天的時間里連破紀錄,創造了國產片的票房神話。出品方華誼兄弟8月3日發布消息,稱公映11天的《唐山大地震》已經創造了中國電影票房的9項紀錄,分別是:單場票房10萬、零點點映票房300萬、首日票房3790萬、單日票房5250萬、3天破億、4天1.7億、5天破兩億、7天破3億、11天破4億。就此態勢來看,片方喊出的5億票房目標指日可待。而業內人士普遍預測,該片最終的票房很可能遠超這個數字。如此輝煌的戰績,不僅將《變形金剛2》、《建國大業》、《2012》等去年的票房種子選手遠拋身后,其在最高單日票房、首映日票房、首周平均單日票房、首周平均上座率等方面的成績,都已經和2010年度頭號賣座片《阿凡達》不相上下。
《唐山大地震》最后的票房肯定遠超五億
爭議不斷 “國產大片”惹全民話題
早前就被眾多媒體和影評人奉為“2010暑期最具賣相華語片”的《唐山大地震》,在票房方面的成功已經毋庸置疑,馮小剛也憑此又一次被推上了“中國最票房導演”的新高峰。然而,伴隨著它的宣傳和熱映,人們對此片的討論和爭議,也同樣洶涌熱鬧,從一開始就從未曾停歇,這部堪稱“巨無霸”的國產大片在民眾中引發的關注和話題性可見一斑。
在一些影迷和影評人口中,《唐山大地震》的災難特效做得并無過人之處,而整個故事從劇情、攝影到剪輯,也都表現得平淡如電視劇。盡管如此,一批又一批的老中青觀眾帶著紙巾嘩嘩走進影院,卻是客觀事實。很多看電影的人都哭了,很多哭了的人都說,電影牽扯出自己內心最柔軟的情懷。不管是不是因為地震,民族的災難讓大眾感傷;不管有沒有經歷地震,牽掛讓每個人想起了自己的親情。從這個意義上說,《唐山大地震》就像一味藥引,一下肚激起全身的化學反應;或是一只蝴蝶,一扇翅卷起全中國的情感颶風。拋開上漲的票價和增加的銀幕數這些外在原因,或許這就是《唐山大地震》票房成功的關鍵所在——馮小剛聰明地為觀眾找到了情感宣泄的出口,就像監制陳國富所說,《唐山大地震》是一次中國人的集體旅程。因此,說電影好的觀眾其實更多已經跳出了單純的電影標準來對它做出評判。馮小剛也許在技術和藝術上都沒有做到完勝,但卻贏得了大眾的情感。
《唐山大地震》的口碑爭議,或許可以看作是觀眾對于“國產大片”定義的又一輪全方位熱烈討論。暫且不管結論如何,市場最直接的反應都在傳遞一個訊息,類型重復單一、現實題材缺乏的中國影市,觀眾其實很需要看到能與自己生活、情感產生共鳴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