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趕赴靈堂蘇志燮泣不成聲
韓媒稱韓星們陷自殺維特效應
韓國男星樸龍河于6月30日凌晨5點半左右,被發現于在首爾江南區論峴洞家中自縊身亡。據韓國警方透露,初步檢查斷定他是在自己的房間用手機充電器的電線將脖子勒緊斷氣而亡。樸龍河在上午凌晨40分一邊撫摸著胃癌末期的父親的背和腿一邊對家人說“對不起對不起”,說完后便回到了自己的臥室里。第一個發現尸體的是樸龍河的母親,她原本是想看看兒子睡得如何,萬萬沒想到會發生如此悲劇。
韓國媒體撰文稱雖然樸龍河的死因目前尚未最后明朗,退役后的樸龍河演藝事業可以說是順風滿帆,堪稱日本“韓流明星遠祖”的他經常往返于日韓兩地,由于人氣高居不下日本經紀公司為其企劃的演唱會正在籌備中,被譽為“韓國版《甜蜜蜜》(張曼玉版 孫儷版)”的新劇《Love Song》亦進入開機的倒數階段,上月更親自到非洲為當地兒童建立名為“YONA SCHOOL”的慈善學校“高處不勝寒?名氣帶來的重壓和與之而來的空虛感,近來本土頂級明星接連自殺,疑似患上維特效應(Werther effect)——易導致連鎖自殺的憂郁癥”。韓國媒體表示從2005年演員李恩珠的自殺事件發生后,“演藝圈就頻頻傳出噩耗”。其實“維特效應”早在2008年安在煥、崔真實的連鎖自殺事件時就被提起(當時部分媒體稱安在煥因承受不住還債壓力而自殺,網絡上頓時興起“‘債主’崔真實疑逼死安在煥的口誅筆伐,后者亦因“經營高利貸”傳言之累在家中自殺身亡)。去年,韓版《流星花園》女星張紫妍的自殺令娛樂圈中的“性接待”問題浮出水面。這次樸龍河更是繼崔真實后又一位自殺的頂級明星。
據知情人透露,樸龍河在日本的演藝事業“表面上看起來頗如意,但背后承受的壓力鮮為人知(日本演藝圈商業環境苛刻)”,而在韓國他近期準備組建獨立經紀公司的節骨眼上父親患上末期胃癌“一方面要顧及事業,另一方面孝順的他亦不能疏忽對家人的照顧”,“多重的負擔感令其難以承受”,“他經常要靠副食安眠藥才能入睡”。
“維特效應”一詞源自《少年維特之煩惱》,德國大文豪歌德在其中詳盡描摹主人公飲彈自盡的細節,引發了歐洲年輕讀者的模仿維特自殺的風潮。美國學者菲利普斯在對1947-1968年之間美國自殺事件的統計分析,發現每次轟動性自殺新聞報道后的兩個月內,該地區自殺的平均人數比平時多了58個,他據此創造出“維特效應”的術語。“維特效應”,有點像情緒上的“流感”,該理論認為媒體對自殺新聞的大肆渲染對于一些在生死邊緣徘徊的人具有強大的暗示、誘導性。而傳統媒體和網民形成的“自媒體”則成為“維特效應”的推手,二者所引爆的熱點效應,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傳統媒體對負面事件的報道強度。“人氣明星在受到萬千粉絲愛戴的同時,亦要承受外界輿情的風吹草動,時刻處在擔心自己光環褪色(人氣不再)的不安感中,而身份的特殊性令他們往往難放下戒備心與其他人傾訴,于是逐漸走入自閉憂郁的危險狀態”。藝人自殺的“維特效應”除了會在娛樂圈內起連鎖反應外,亦有波及到一般大眾的危險。據韓國保健福利部門統計的數據顯示,李恩珠、鄭多彬等女星自殺后的短時期內,韓國女性的自殺人數亦隨之明顯增加。首爾牙山的精神病院專家指出“明星出現心理癥狀時即使自己想到醫院受診亦會顧忌到私隱傳播出去的可能性而不去治療”,“可以考慮建立一套專門的藝人精神治療系統,鼓勵他們以明星的號召力來推廣防止自殺的相關慈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