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
在用一個詞語形容這個賽季時,俱樂部發言人張弛選擇了“菜鳥”,“這支球隊,包括我們管理層都是菜鳥,在CBA當中、在籃球圈內都是菜鳥,在職業體育里還得慢慢摸索。”的確,這是姚明作為老板的“菜鳥”賽季,也是俱樂部的“菜鳥”賽季,因為并不熟悉游戲規則,出現了劉煒的合同風波、前主教練李秋平的下課風波。在美國,曾經有人問過姚明,一支上賽季只贏過6場比賽的球隊,更換教練為什么會引起那么大的爭論和風波,在美國,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姚明的回答是,“但是事情發生在中國,在那里,我們有自己理解和處理事情的方法,也許在美國看起來很簡單的事情,換個環境就不簡單了。”章明基說:“我們要改變一些老的習慣,當然改變總會有誤解、恐懼和抵觸情緒。”
《東方早報》報道,上海男籃經歷了不可思議的賽季,他們贏得了尊重,贏回了一座城市,但是他們也有成長的煩惱。盡管常規賽期間,上海男籃的平均上座率達到88%,季后賽出票率達到100%,但是俱樂部依然虧錢,“今年肯定是虧錢的,我們現在離賺錢還有一定的差距。”正如總經理陸浩所說,上海男籃今年的支出大概在2000萬元以上,不過總收入卻僅有1500萬元左右, 中國體育產業市場還有15倍的發展空間,但是這個空間卻又有著很大的制約,中國籃協2005年把“聯賽商業開發權”賣給盈方公司,合同一簽就是7年+5年優先續約權,各個俱樂部能夠自主開發的領域少得可憐,“現在俱樂部在允許的范圍內正在加緊開發衍生產品。如果籃協,如果CBA聯盟不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各個球隊的經營,考慮聯盟的經營的話,聯盟的發展會很困難,我覺得它要把這些東西放開,不給大家空間當然沒有能力,我覺得是時候應該要給各個俱樂部一些更大的空間。”
本賽季上海隊主場贏球得分過百,球迷就會得到一份免費比薩。賽季結束,俱樂部沒有賺到錢,作為贊助商,是不是會有所意見?“純粹從商業上來看肯定是虧的,但你要怎么理解這個虧跟這個賺。對品牌宣傳效果很好,在贊助的時候我們才只有3家店,到4月份以后我們差不多已經十幾家店了。”pizza boy創始人陳潔算得很清楚。的確,上海男籃對贊助商品牌的推廣遠大于普通的廣告投放,瑪吉斯冠名上海男籃一簽就是三年,公司高層張傳順說,這第一年已經超出預期,“如果就以今年上海瑪吉斯輪胎籃球隊整個表現來講,那么今年的一個冠名的效益絕對是大于你去投整個央視的一個廣告,而且是超過好幾倍。”市場運營總監錢安柯也比較樂觀,“最早去跟他們談的時候,我們是以一個倒數第二名的身份去跟人家談贊助的,肯定是不如我們預期的高,我相信這個成績對我們今后的招商肯定是有挺大的一個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