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娛樂媒體
【臺灣娛樂圈生態之媒體】
本報記者探訪臺灣最資深娛記麥若愚
臺灣的娛樂同行稱麥若愚為“麥大哥”,這個跑遍全世界的娛記在圈內存活了20年。因為對電影的專業和在圈內的資深,麥若愚頻頻被邀上綜藝節目,與黃國倫、趙正平、梁赫群等一起成為“素人(指非明星)”通告藝人,把“幕后”推到公眾面前,已經開始漸漸成為臺灣娛樂圈的最新賣點。
【《蘋果》《壹周刊》擠垮島內平媒】
記者在臺灣采訪金馬獎期間,正趕上娛樂話題“動新聞”熱炒。所謂“動新聞”是臺灣版《蘋果日報》于11月中旬推出的標榜以全新的寫實動漫方式呈現的立體新聞,手機可下載,網絡可點閱,大量模擬動畫方式報道性侵害、性騷擾、虐兒家暴等社會新聞而引發關注。
隨著NCC(壹傳媒,《蘋果日報》所屬機構)2006年“入侵”臺灣,對當地娛樂媒體產生強烈沖擊,不僅很多老牌媒體被擠垮,就連娛樂風向標也發生了改變。麥若愚工作的曾經是臺灣最大的娛樂體育類報紙《民生報》,在2006年11月倒閉,30年的老報紙被“蘋果”咬倒。記者在書局和超市代售點幾乎看不見臺灣本土的娛樂平媒,擺在最顯著位置的是臺灣版《蘋果日報》和《壹周刊》,偶爾能翻到《中國時報》《旺報》或是一些經濟類報紙。年輕人對八卦極為熱衷,記者經常在搭捷運時聽到穿制服的學生大談明星緋聞。
“臺灣以前沒有八卦!”麥若愚說,自己曾經采訪到某名人有小老婆都不敢寫,但受到《蘋果》影響,現在平媒檔次普遍降低。后來發生的一件事卻讓麥若愚大受刺激,并就此下定辭職決心。一天8條稿的任務讓資深的麥大記者有時也會抓狂,有一次因為只差一條,麥若愚就隨便寫了蕾妮·齊薇格(《BJ單身日記》女主角,奧斯卡最佳女配角)變胖的八卦新聞,沒有任何消息源,只是道聽途說。沒想到業務主管竟放棄其他所有稿件,只選中這一條,“他把這個新聞處理得很大,光圖片就占了半個版,還是一張舊圖,而其他新聞通通不要做。”
雖然對八卦的娛樂走向極不看好,對媒介的低俗趨勢深惡痛絕,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蘋果日報》和《壹周刊》有他們自身的優勢。“做得高級當然有人買,從印刷精美到紙張選材上看,我們變得不堪一擊,但自己的媒體從來不反省、不學習、不下工夫,只是盲目追逐,最后只有關門。”
【電視娛樂的日子也不好過】
臺灣娛樂圈的最新現象,已經不僅僅是把“幕后”人才推向臺前,最終被“見光”的是人們的獵奇心理和暴露癖。
NCC(壹傳媒)“入侵”對電視媒介的沖擊同樣巨大,雖然“動新聞”已上升為社會事件,但其娛樂強勢顯而易見。一位當地媒體記者說,“‘動新聞’只罰款不封殺,于是越炒越紅,不得不佩服人家的行銷戰略。”
臺灣的綜藝娛樂秀也開始走八卦路線,與《蘋果日報》《壹周刊》等同類新聞相抗衡的,就是《王牌大間諜》《王牌鑒定團》等爆料節目。請幕后人員亮相,揭露明星秘密———吸煙室秘密、化妝室秘密、夜店秘密……這類型節目曾一度大火,幕后人員成了香餑餑,“以前看報紙別人只知道你名字,但現在可以看見我們的臉了。”
見光死這句話的確有道理,以娛記身份上過幾次這類通告的麥若愚深有體會,“有時候一個人可能不會說,但面對一群人就會不小心漏嘴。雖然節目制作方也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如前段時間很流行的碎紙機(把八卦主角的名字寫在紙上給別人看,然后處理掉)等等,但其實根本保不住秘密。”所以來賓常被“陷害”———因為所有通告藝人節目前都要跟制作單位“Re”稿,工作人員知道其中的秘密,然后告訴相熟的記者,第二天見報后就變成嘉賓得罪明星,出現問題、甚至打官司,《王牌鑒定團》就是因此被停掉。
即便不停掉,節目的壽命也不會太長,“因為你的料是有限的,要更新需要時間;而且上過幾次節目后,曾經跟你爆料的人也產生防備心理,不會再相信你。圈子就這么大,料的更新沒有節目錄制的時間快。”盲目地追求刺激和八卦,讓某些電視行業陷入短暫的盲區,也讓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