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離開之后———
據陳琳的好友透露,她生前的最后一段時間都在忙于籌備她的最新EP,為此還一度和老公張超峰以及幾位好友去海拉爾、云南等地采風。
“EP并沒有媒體看好,加之唱片上架后,銷量并不樂觀,好像說只賣出了數百張碟。”陳琳的朋友透露,這樣的現實讓期待事業重新復蘇的她很沮喪,還曾向朋友表示想要解散音樂工作室,回去生孩子。今年5月,她在博客中上傳了兩張自己掩面哭泣的照片,下面寫著一行字:“不是說想干嘛就干嘛嗎?那先讓我哭一場吧。”
陳琳的縱身一躍結束了自己39歲的年輕生命,而在她離開之后,人們又發現了另一個隱藏在背后的更為殘酷的現實:在陳琳的個人悲劇之后,哀傷地昭示著的,其實是整整一代“唱片歌手”黃金年華的終結。
唱片已死
全部收入抵不過一場商演
就在陳琳選擇跳樓的那天晚上,“選秀教母”龍丹妮提到了自己決定離開天娛,轉行做新媒體的原因之一:“唱片已經死掉了,不過是歌手的衍生產品。”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出專輯”和“賣唱片”已經沒太大關系了。某一首歌走紅了,也幾乎少有人知道它來自哪張專輯或EP,只會記住歌名,然后去網上搜索并免費下載來聽,全程不用花一分錢。太合麥田唱片的老總宋柯也承認,目前歌手們掙錢基本上不是靠發行唱片,“這么說吧,現在一個歌手進行一場演出的收入,就比他賣一張唱片的全部收入還高。”
也許,正是因為如今唱片業的蕭條,才讓許多人加倍懷念過去的繁榮———1993年,崔健的第一個演出經紀人王曉京正式涉足音樂圈,策劃并監制了《陳琳·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與《搖滾北京》兩張專輯,陳琳也從那時起紅遍了大江南北。“這兩張專輯最少賣了上千萬張,上世紀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可以說是這些唱片歌手的黃金年代。”王曉京說。
網絡災難
免費下載宣判唱片死刑
著名樂評人金兆鈞認為,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半期后,中國流行音樂便走入了另一個時代,“無論是作品還是歌手,已經很少出現上世紀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中期那樣集體出場的狀態了。”
金兆鈞提到的“集體出場”的一代歌手,便是1994年前后在樂壇上脫穎而出的陳琳、鄭鈞、老狼、林依輪、高林生、謝東等人。他們被稱為“94新生代”,也就是中國內地唱片業“黃金一代”的中堅力量。在當時,他們被寄予了中國樂壇改朝換代、承上啟下的厚望。
然而,在最初的新鮮熱烈之后,七年之癢便很快隨著網絡的興起到來了:1997年,音樂人陳哲即建立了第一家音樂網站,到2000年,全國已有各類音樂網站數百家;2001年,雪村的《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在網絡上一炮走紅,由此為眾多歌手開辟出了一條成名的新路;2004年,《老鼠愛大米》、《丁香花》、《兩只蝴蝶》在網上相繼走紅,網絡歌曲迅速成為風靡一時的文化現象。
“可以說是網絡宣判了唱片的死刑。”王曉京說,“不少網民形成了一種慣性思維:從網上下載什么都應該是免費的,連音樂也不例外。”
中年危機
選秀讓老歌手尷尬轉身
2004年,正好距離“94新生代”崛起過去了整整10年,湖南衛視舉辦了第一屆“超級女聲”比賽,隨之而來的選秀熱潮在某種程度上極大地將人們的視線從傳統歌手身上轉移開來,并加速了他們的過氣。
“張含韻奪得2004年‘超女’季軍時才15歲,15歲是什么概念!包括陳琳在內的那批老歌手在上世紀90年代成名,雖然有很多人是因為一首歌而唱紅了,但在那之前,他們都已經努力了很久、積累了很久。”王曉京說,“可是這些‘超女’‘快男’們是真正的一夜成名,短短幾個月時間就從默默無聞變成了粉絲簇擁,而他們本人卻連最基本的演藝從業經驗都沒有。”
除了高人氣和善于制造各種話題之外,選秀明星們擁有的最大資本便是年輕。年輕代表著無限的可能。而與此同時,那些在成名前已經年紀不小的“黃金一代”已經開始遭遇“中年危機”。據圈內的知情人透露,不少老一代歌手都曾罵過選秀明星,恨他們搶了自己的飯碗和風頭。
面對殘酷的現實,還有一批老一代歌手選擇了轉型:1993年,林依輪推出專輯《愛情鳥》時,大街小巷的人都在高唱“我的愛情鳥已經飛走了”,如今的他已經開始主持美食節目了;曾因《阿蓮》而走紅的戴軍如今也已經從歌手變成了“知名主持人”。
此外,還有更多的歌手選擇了慢慢下降:從大型城市的晚會唱到中型城市,然后是小城鎮。
據《成都商報》
陳琳的去世為本就良莠不齊的樂壇再添一抹暗色
兩任丈夫都要“稍后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