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云香
著名學者余秋雨這幾天又陷入了麻煩,遭遇網上一篇博文的炮轟,而博文的作者是曾經與余秋雨打過名譽官司的“老冤家”蕭夏林。這篇名為《余秋雨20萬假捐款“真相調查”》的文章被國內多家博客網站和論壇轉載,作者認為余秋雨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捐款屬“虛擬虛構捐款”。(《錢江晚報》6月3日)
想不到,余秋雨的“捐款門”又引發了一場始料未及的口誅筆伐。實際上,名人明星行列里不唯獨余秋雨,劉德華、張國立、李連杰以及葛優、周星馳等,紛紛成了被質疑的對象,不少人也將矛頭指向他們的捐款行為。不同的是,余秋雨“捐款門”皆因一篇博文引起,“老冤家”蕭夏林死盯著余秋雨的一舉一動,稍有紕漏就挨揭傷疤,余秋雨不具三頭六臂,又豈可招架得住呢?
從蕭夏林跟余秋雨打官司,到今天的“捐款門”事件,一次又一次的發難,或許在某些人的心里倒覺得痛快,但在筆者看來,卻怎么也無法為之歡呼雀躍。“文人相互揭短,文壇網絡對罵”只會培養出更多的網絡憤青和暴民,無助于肅清文壇風氣。本來,余秋雨輸了官司夠受的了,蕭夏林還是堅決咬住不放,時至如今仍發出“天涯通緝令”,讓余秋雨在“捐款門”上又再次獻丑。文人有這么多閑雜功夫用于口水戰,何不將其用在創作上?
管窺這起“捐款門”事件,蕭夏林顯得有些過了。筆者特意細覽了其書寫的博客內容,從5月25日發表的《余秋雨的大愛至善——假捐款》,到5月30日、31日的《余秋雨20萬假捐款“真相調查”》,儼然一個神圣的“道德使者”,將余秋雨“捐款門”痛批得體無完膚,甚是露骨。已故老作家、文化界知名人士何家棟先生曾對蕭夏林的表現斥之為“文化人的沉淪”,為此感到悲哀。文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文壇為什么不能文人相親,而要文人相輕呢?即便余秋雨在“捐款門”上沒有捐出20萬,蕭夏林也不用著將個人的私怨“加害”于余秋雨。
捐一元錢不算少,捐一百萬也不多,凡人如此,名人亦然。蕭夏林在余秋雨“捐款門”的表現上,舍棄人性的溫度顯然不是生活的原生態,喧囂和混亂的文壇,尤需寧靜有序與和諧。如果文人比潑婦罵街有過之無不及,必會導致社會道德的滑坡。當然,我們對名人捐款要施以必要的苛責,但不是這種罵街式的開戰。蕭夏林身為一個文化人,將私人恩怨帶到文壇乃至公眾平臺上,在私人博客上隨意開罵,洋洋灑灑的博文中,相信破綻不少,被扭曲的真相亦難避免,一個人心中只要殘存怨氣,話語鋒芒畢露以致出現偏差,自然是正常不過的現象。
回到余秋雨“捐款門”事件上,我始終認為道德的歸道德,捐款的歸捐款。不能因為捐款多寡,去斷定一個人的品行。況且社會上也沒有一個標準要求名人捐多少,如此看來,余秋雨“捐款門”即便有些少瑕疵,也用不著高舉道德大旗進行鞭打。其實余秋雨捐多捐少完全是自愿和自由,即使捐一塊錢那也是份愛心,也要感激,沒理由苛責人家。如果說公眾對名人捐款如此較真,那倒說得過去,僅憑蕭夏林一個人的戰斗,欲將余秋雨“捐款門”打入丑陋的深淵,我只能說自不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