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影迷心中都有一個奧斯卡,剛剛在美國頒獎的這個奧斯卡 ,《貧民富翁》獲得八獎,全球各地的影評人都在討論“美國夢”,這個奧斯卡,只是美國人的奧斯卡。
《貧民富翁》的強勢,讓我想到了一個月前的中國春晚。趙本山的《不差錢》與其以往的作品相比并沒有什么進步,依然毫無懸念地奪得最佳。鼓噪了多時的奧斯卡頒獎禮,不過是美國的一個“春晚”,只是由于其“美國夢”文化的強勢,具有世界影響也就不言而喻。
在這個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的時刻,有人認為奧斯卡向“美國夢”致敬是理所當然的,其實以往的奧斯卡也青睞“美國夢”,目前這一時期,也許勵志的主題更受人歡迎。美國人剛剛選出了他們的黑人總統,現在讓《貧民富翁》中那個印度少年的財富故事成為新版的“美國夢”代言人,也許更為合適。
不過這樣的“美國夢”,是美國人的美國夢,不是全世界人的夢想。在奧斯卡已經成為全球電影最高理想的時刻 ,《貧民富翁》的欠缺,讓這個“美國夢”看起來如此蹩腳。乍一看,《貧民富翁》的前半段確實在關注印度的底層生活,包括部族沖突和丐幫的展現,但在電影的后半段,《貧民富翁》突然變成了“最后一分鐘營救,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好萊塢套路。
奧斯卡上《貧民富翁》的風光,只是“美國夢”文化俯視全球的一個縮影,在諸多好萊塢大片中,提到某某暗殺、齷齪的部族斗爭,好萊塢大片總會找一個非洲、中亞某國做背景,最后拯救這些“落后文化”的,總是美國的英雄。這樣看,奧斯卡很粗魯。
每年奧斯卡頒獎一結束,華語片在奧斯卡上的弱勢都會讓中國電影界傷心一陣子,那神情如同祥林嫂的嘮叨,無非是說這次我們的某個片子離奧斯卡有多近的路程,但最終還是被人家拒絕了。
其實,就像奧斯卡是代表“美國夢”俯視全球一樣,中國電影在奧斯卡想有所收獲,前提是先取得文化強勢、電影工業強勢。除此之外,別無他法。